老年急性動脈栓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急性動脈栓塞:來自心臟血栓栓子動脈管壁脫落的粥樣硬化斑塊,順血流阻塞大或小的周圍動脈稱急性動脈栓塞。此處僅討論四肢動脈栓塞

目錄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大部分栓子來源於左心房左心室的附壁血栓瓣膜血栓,小部分來自主動脈或外周血管的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病因多見於心肌梗死冠心病及風心病有心房纖顫以及心內膜炎的病人。

(二)發病機制

本病同閉塞性動脈硬化症多見於腹主動脈下端、動脈和股動脈上肢動脈較少受累,偶爾可發生在鎖骨下動脈近端和尺動脈。有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病變可先發生在較小的動脈,如脛前和脛後動脈。病變後期動脈常擴張、變硬,呈條索狀或不規則扭曲。

動脈壁中的改變參見「動脈粥樣硬化」。少數可導致動脈擴張,形成動脈瘤

患肢的缺血程度取決於動脈閉塞的部位、程度、範圍、閉塞發生的速度,以及側支循環建立的代償程度。臂部動脈循環閉塞時,因為頸部肩胛帶和肘部的豐富側支網可能足以防止缺血症状。臂部的症状通常由靠近主動脈弓的鎖骨下動脈和頭臂動脈的阻塞性病變所致。血管狹窄不到75%通常不影響肢體靜息時的血流,血管狹窄≥60%在運動時才會發生肢體缺血。患肢組織缺血後皮膚萎縮變薄,皮下脂肪消失而由纖維結締組織所替代,骨質稀疏,肌肉萎縮,並出理缺血性神經炎。後期可出現壞疽,壞疽常從患肢的末端開始,可以局限在腳趾,也可擴展到足部或小腿,但很少超過膝關節,糖尿病患者易導致壞疽和組織的感染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症状

約半數病人起病急驟,其餘則於數小時內逐漸發生。栓塞部位以下的肢體突然發生疼痛,初期為皮膚蒼白,隨後發紺,表淺靜脈凹陷,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而後下肢漸漸腫脹。假使側支循環迅速建立,則肢體於數小時後膚色和溫度均有改善,然而仍有患部肌肉壓痛和腫脹。如側支循環較差,則可發生皮膚水皰和壞疽

臨床特徵為肢體「5P」征:①疼痛(pain):開始在栓塞部位,漸向遠側延伸,可隨栓子移動。②感覺異常(paraesthesia):襪套形感覺障礙。③運動障礙(paralysis):肌肉壞死麻痹。④無脈(pulselessness)。⑤蒼白(pallor)。當腹主動脈分叉處產生鞍狀栓子栓塞時,則症状更嚴重。除有雙下肢動脈阻塞性症状外,常有全身反應,如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老年人甚至發生休克

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房顫風濕性心臟病感染性心膜炎的老年人,發生急性下肢疼痛伴疼痛部位肢體缺血表現者應疑有急性動脈栓塞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診斷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檢查化驗

冠狀病人多伴血脂異常

都卜勒超聲圖、紅外線顯像和肢體容積描記可在短時間內明確栓塞部位。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鑒別診斷

在老年人中需注意與閉塞性動脈硬化症相鑒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常見於青年人,鑒別多無困難。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併發症

嚴重急性動脈栓塞可並發休克和點狀壞死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1.內科治療 大多數病人於急性栓塞數小時後症状逐漸減輕以至完全消失。患肢宜保持於30~40℃,下垂15°,適給予止痛劑以減少疼痛,可採取普魯卡因腰交感神經封閉術以使皮膚血管擴張。於發病後8~12h內給予肝素治療或靜脈點滴尿激酶(每天6~8萬U)效果較好,國內亦有蝮蛇去纖酶溶栓治療取得效果的報告。方法見動脈血療法

2.外科治療 腹主動脈分叉處之鞍狀栓子栓塞需急症手術治療。發病數小時而症状不減輕者亦應行血栓摘除術。發病12h內進行手術者成功率可達90%。也可行導管血栓吸引術。

(二)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少數可發生致命性危險。

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護理

1.患者應避寒冷,勿在冷水中洗浴或游泳。

2.冬天要穿著暖和,經常行走以促進血液循環

3.絕對不要加熱腳部,避免腳部和小腿的太陽照射,用溫水(接近體溫)洗腳,要徹底擦乾。

4.避免足部損傷,鞋襪要清潔舒適,勿赤腳走路,若發現足部有皮膚裂開、傷跡或顏色改變伴或不伴疼痛,均應看醫生。

參看

關於「老年急性動脈栓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