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心力衰竭的分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心力衰竭及高血壓 >> 心力衰竭的分類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心力衰竭的病因繁多,分類標準不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分類法:

一、根據心臟的受損部位分類

(一)左心衰竭主要是左心室搏出功能障礙,多見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病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二尖瓣關閉不全等。機體的病理變化是由心輸出量減少以及肺部淤血水腫所引起。

(二)右心衰竭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礙,見於肺心病三尖瓣肺動脈瓣疾病,並常繼發於左心衰竭。此時心輸出量減少,體循環淤血,靜脈壓增高,常伴有下肢水腫,嚴重時可發生全身性水腫

(三)全心衷竭左、右心都發生衰竭稱為全心衰竭,見於:①持久的左心衰竭可使右心負荷長期加重而導致右心衰竭;②心肌炎心肌病等病變如發生於全心、亦可引起全心衰竭。

二、根據發病的速度分類

(一)急性心力衰竭發病急驟。心輸出量急劇減少,機體來不及充分發揮代償作用。常可伴有心源性休克。常見原因為急性心肌硬死,嚴重的心肌炎等。

(二)慢性心力衰竭較常見,病人長期處於一種持續的心力衰竭狀態,並伴有靜脈淤血和水腫。常見原因為心臟瓣膜病、高血壓病、肺動脈高壓等。

三、根據心力衰竭時心輸出量的高低分類

(一)低心輸出量性心力衰竭 常見於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此種病人在基礎狀態下心輸出量就低於正常。

(二)高輸出量性心力衰竭 繼發於代謝增高或心臟後負荷降低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貧血維生素B1缺乏病(腳氣病)和動靜脈瘺等。在此種情況下,由於循環血量增多或循環速度加快,心室前負荷增加,心輸出量代償性地增高,心臟必須作更多的功。但心肌的能量供給卻不足,故容易導致心力衰竭。發生心力衰竭時心輸出量比心力衰竭以前有所降低,但可稍高於正常水平。然而,由於組織需氧量增高、外周血管擴張、動靜脈短路等原因,這些病人的心輸出量雖可比正常水平稍高。但組織的供氧量仍然不足。

32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誘因 | 心功能不全發病過程中機體的代償活動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心力衰竭的分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