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心力衰竭及高血壓 >> 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心力衷竭的本質是心肌收縮性減弱。為了理解有關的問題,本節將首先簡要地複習心肌收縮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然後討論心力衰竭的一般發病機制,以及肥大心肌轉向衰竭的機制。

心肌的收縮物質是組成粗、細肌絲的心肌蛋白粗肌絲的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myosin),其分子量約50萬,全長1500A,一端為桿狀的尾部,另一端為粗大的頭部(S1),二者之間是能彎曲的頸部(S2)。頭部又分成兩片,是ATP酶的活動中心,它在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間的搭橋和粗細肌絲之間的滑行中起著重要作用。細肌絲的主要成分是肌動蛋白(actin),分子量47.000,分子呈球狀,串聯而成雙鏈螺旋狀的細肌絲纖維。在雙鏈間的溝槽內,桿狀的向肌球蛋白(tropmyosin)和肌動蛋白捲曲在一起,每距400A處還有一個肌鈣蛋白(troponin)分子。向肌球蛋白和肌鈣蛋白是調節蛋白,本身不起收縮作用,但能調節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的聯結,而使心肌纖維發生收縮和舒張。肌鈣蛋白由三個亞單位組成,即向肌球蛋白亞單位(tropotroponin,TnT)、抑制亞單位(inhibrtor troponin,TnI)鈣結合亞單位(calciumcombining troponin, TnC)在心肌興奮-收縮偶聯中起重要作用(圖12-1、2)。

心肌收縮蛋白和調節蛋白


圖12-1 心肌收縮蛋白和調節蛋白

A.肌球蛋白分子結構模式圖,說明見正文。

B.肌動蛋白分子呈球形,串聯而成雙鏈螺旋狀的細肌絲。

向肌球蛋白在兩個肌動蛋白鏈之間。

每隔400A有一肌鈣蛋白複合體

C.示粗、細肌絲在收縮與舒張時的相互關係。

Ca2+在心肌興奮時的電活動與機械收縮之間起偶聯作用。當心肌除極化時,Ca2+細胞外轉移到心肌細胞胞質中,同時也從肌質網釋放入胞質。因此胞質內Ca2+濃度升高(由10-8M升至10-5M)。此時肌鈣蛋白的TnC即迅速與Ca2+結合。這種結合相繼使TnC和TnI的構型發生變化,其結果是TnI從肌動蛋白移開。這種構型變化又可通過TnT影響向肌球蛋白的位置,使向肌球蛋白旋轉到肌動蛋白兩條螺旋狀鏈的深溝中,從而使肌動蛋白的受點暴露而與肌球蛋白頭部相接觸,形成橫橋。S1的ATP酶隨即作用於ATP而釋放能量,肌動球蛋白(actomyosin)乃發生收縮。心肌收縮後,由於Ca2+又重新移到細胞外及進入肌質網,胞質內Ca2+濃度又降至10-8M。此時,肌鈣蛋白的TnC失去了Ca2+,TnC和TnI的構型恢復原狀,故TnI又與肌動蛋白結合,進而通過TnT使向肌球蛋白從肌動蛋白的深溝中轉移出來,而恢復原來的位置。於是肌動蛋白上的受點又被掩蓋,肌動球蛋白重新解離為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橫橋解除,心肌乃舒張。

Ca2+與肌鈣蛋白結合引起心肌收縮的示意圖


圖12-2 Ca2+與肌鈣蛋白結合引起心肌收縮的示意圖

在舒張期(左),肌鈣蛋白複合體三成分(I、C、T)使向肌球蛋白

(Tm)位於細肌絲(A)螺旋溝的外側,從而阻止細肌絲與肌球蛋白

橫橋(M)發生作用。當Ca2+與肌鈣蛋白C(右)結合引起一系列的

活動使I與細肌絲分開、從而使Tm移進細肌絲的螺旋溝中,細肌絲乃得

以與肌球蛋白橫橋相互作用而引起心肌收縮。

下文將著重討論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

從心肌分子結構及興奮收縮偶聯過程的基礎出發,目前認為心肌負荷過重和心肌受損等病因引起心肌收縮性減弱的一般機制大致有下述幾個方面。

32 心功能不全發病過程中機體的代償活動 | 心肌能量代謝障礙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