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膽固醇代謝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脂類代謝 >> 膽固醇代謝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目錄

目錄

一、肝膽固醇的來源及釋放途徑

膽固醇是體內最豐富的固醇類化合物,它既作為細胞生物膜的構成成分,又是類固醇激素膽汁酸維生素D前體物質。因此對於大多數組織來說,保證膽固醇的供給,維持其代謝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約1/4分布在腦及神經組織中,占腦組織總重量的2%左右。肝、腎及腸等內臟以及皮膚脂肪組織亦含較多的膽固醇,每100g組織中約含200至500mg,以肝為最多,而肌肉較少,腎上腺卵巢等組織膽固醇含量可高達1%-5%,但總量很少。肝臟膽固醇來源見圖5-19。

肝膽固醇的來源及釋放途徑


圖5-19 肝膽固醇的來源及釋放途徑

人體固醇的來源靠體內合成及從食物攝取,正常人每天膳食中約含膽固醇300-500mg,主要來自動物內臟、蛋黃、奶油及肉類。植物性食品不含膽固醇,而含植物固醇如β谷固醇麥角固醇等,它們不易為人體吸收,攝入過多還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二)合成原料

乙醯CoA是膽固醇合成的直接原料,它來自葡萄糖、脂肪酸及某些胺基酸代謝產物。另外,還需要ATP供能和NADPH供氫。合成1分子膽固醇需消耗18分子乙醯CoA、36分子ATP和16分子NADPH。

(三)合成基本過程

膽固醇合成過程比較複雜,有近30步反應,整個過程可根據為3個階段。

1.3羥-3甲基戊二酸甲醯CoA(HMGCoA)的生成

在胞液中,3分子乙醯CoA經硫解酶及HMGCoA合成酶催化生成HMGCoA,此過程與酮體生成機制相同。但細胞內定位不同,此過程在胞液中進行,而酮體生成在肝細胞粒線體內進行,因此肝臟細胞中有兩套同功酶分別進行上述反應。

2.

HMGCoA在HMG CoA還原酶(HMGCoA reductase)催化下,消耗兩分子NADPH+H+生成甲羥戊酸(MVA)

甲羥戊酸(mevalonic acid,MVA)的生成


此過程是不可逆的,HMG還原酶是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3.膽固醇的生成

MVA先經磷酸化、脫羧、脫羥基、再縮合生成含30C的鯊烯,經內質網環化酶加氧酶催化生成羊毛脂固醇,後者再經氧化還原等多步反應最後失去了3個C,合成27C的膽固醇(圖5-20)。

甲羥戊酸合成膽固醇


圖5-20 甲羥戊酸合成膽固醇

膽固醇的結構


圖5-21 膽固醇的結構 顯示脂肪酸在膽固醇酯中的位點

(四)膽固醇合成的調節

膽固醇合成的過程中HMGCoA還原酶為限速酶,因此各種因素通過對該酶的影響可以達到調節膽固醇合成的作用。

1.激素的調節

HMGCoA還原酶在胞液中經蛋白激酶催化發生磷酸化喪失活性,而在磷蛋白磷酸酶作用下又可以脫去磷酸恢復酶活性胰高血糖素等通過第二信使cAMP影響蛋白激酶,加速HMGCoA還原酶磷酸化失活,從而抑制此酶,減少膽固醇合成。胰島素能促進酶的脫磷酸作用,使酶活性增加,則有利於膽固醇合成。此外,胰島素還能誘導HMGCoA還原酶的合成,從而增加膽固醇合成。甲狀腺素亦可促進該酶的合成,使膽固醇合成增多,但其同時又促進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增加膽固醇的轉化,而且此作用強於前者,故當甲狀腺機能亢進時,患者血清膽固醇含量反而下降。

2.膽固醇濃度的調節

膽固醇可反饋抑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並減少該酶的合成,從而達到降低膽固醇合成的作用,細胞內膽固醇來自體內生物合成或胞外攝取。血中膽固醇主要由低密底脂蛋白(LDL)攜帶運輸,藉助細胞膜上的LDL受體介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當胞內膽固醇過高,可抑制LDL受體的補充,從而減少由血中攝取膽固醇。

現知遺傳性家族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體內嚴重缺乏LDL受體,因此LDL攜帶的膽固醇不能被攝取,來自膳食的膽固醇不能從血液中被迅速清除,故血中膽固醇濃度過高,當體內總膽固醇過高,超過合成生物膜、膽汁酸及類固醇激素等的需要時,膽固醇及其酯則沉積在動脈內皮下的巨噬細胞中(這些細胞是由遷移到動脈內皮下的血單核細胞分化而成的),引起內皮下變形,進而導致血小板在動脈內壁集聚。若同時伴有動脈壁損傷或膽固醇轉運障礙,則易在動脈內膜形成脂斑,繼續發展可使動脈管腔變狹窄。可見動脈粥樣硬化與血中高水平的膽固醇有關,特別與存在於LDL中的膽固醇水平有關。

二、膽固醇的轉化

膽固醇在體內不被徹底氧化分解為CO2和H2O,而經氧化和還原轉變為其它含環戊烷多氫菲母核的化合物。其中大部分進一步參與體內代謝,或排出體外。

膽固醇在體內可作為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此外,它還可以轉變為多種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質,在腎上腺皮質可以轉變成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性腺可以轉變為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progestogen);在皮膚,膽固醇可被氧化為7-脫氫膽固醇,後者經常紫外線照射轉變為維生素D3;在肝臟,膽固醇可氧化成膽汁酸,促進脂類的消化吸收。

膽固醇在肝臟氧化生成的膽汁酸,隨膽汁排出,每日排出量約佔膽固醇合成量的40%。在小腸下段,大部分膽汁酸又通過肝循環重吸收入肝構成膽汁的肝腸循環(見圖5?2);小部分膽汁酸經腸道細菌作用後排出體外。藥物如消膽胺可與膽汁酸結合,阻斷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增加膽汁酸的排泄,間接促進肝內膽固醇向膽汁酸的轉變。肝臟也能將膽固醇直接排入腸內,或者通過腸粘膜脫落而排入腸腔;膽固醇還可被腸道細菌還原為糞固醇後排出體外。

膽汁酸和膽汁酸鹽的肝腸循環


圖5-22 膽汁酸和膽汁酸鹽的肝腸循環

32 磷脂代謝 | 生物氧化 32
關於「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膽固醇代謝」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