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已烷
A+醫學百科 >> 正已烷 |
英文名 n-Hexane
分子式 CH9(CH2)4CH3
分子量 86.17
目錄 |
來源
從鉑重整裝置的抽余油內(含己烷11一13%)
精餾分離,除去輕重組分後,得含正己烷純度為60—80%餾分。再經過0501型催化劑加氫,除去苯等不飽和烴,得合格正己烷。
性狀
無色透明液體,易揮發。比重0.65937(20/4℃),沸點68.742℃,熔點-95℃,折射率1.37486(20℃);閃點-9°F。溶於醇、酮和醚,不溶於水。
用途
主要作溶劑,如植物油萃取時的溶劑、烯烴聚合時的溶劑(如聚丙烯的溶劑)和顏料的稀釋劑等。
儲運條件
屬一級易燃液體,危規編號61006,儲運中要防火,防曝晒。消防可採用砂土、泡沫、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
毒性
正已烷雖可經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機體,但職業中毒僅見於經呼吸道吸收者。大鼠暴露於濃度1800、3600、10800 和3600Omg/m3,6h後血中正已烷半減期為1~2h;人接觸360 mg/m3,安靜下4h血半減期為1.5h;生理負荷3h後,半減期為2h。人按觸正已烷313.2~439.2 mg/m3及其他溶劑,測定呼出氣,平均吸收27.8%± 5.3%,呼吸道存留5.6%±5.7%。
正已烷在體內分布與器官的脂肪含量有關,主要分布於脂肪含量高的器官,如腦、腎、肝、脾、睾丸等。
正已烷的生物轉化主要在肝臟,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及細胞色素C直接參与其氧化代謝。代謝產物有2-已醇、3-已醇、2-已酮 (甲基正丁基甲酮)、2,5-已二酮等。
正已烷屬低毒類,但其毒性較新已烷大,且具有高揮發性、高脂溶性,並有蓄積作用。毒作用為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輕度抑制作用,對皮膚粘膜的刺激作用。長期接觸可致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
l.急性毒性:
正已烷小鼠吸入LC為120~15Og/m3(2h),麻醉濃度為100g/m3 (lh)。大鼠經口LD50為24~29ml/kg。兔塗皮2~5ml/kg(4h),引起共濟失調與躁動。人吸入單純正已烷180Omg/m3,3~5min無刺激;2880mg/m3,l5min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5040~720Omg/m3,lOmin,有噁心、頭痛、眼及咽刺激;1800Omg/m3,lOmin, 出現眩暈、輕度麻醉。經口中毒可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及急性支氣管炎,攝入50g可致死。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正已烷慢性毒作用主要為多發性神經病。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甚至肌肉萎縮。嚴重者可引起肝腎損害。大鼠每日入2.76g/m3,143天,僅有夜間活動減少,但體重、血象、血清蛋白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處死後組織學檢查見網狀內皮系統有輕度反應,末梢神經有髓鞘退行性變、軸突輕度變性,腓腸肌肌纖維輕度萎縮。18000mg/m3,每周16h,共4周,周圍神經運動傳導速度明顯下降,肌力降低。小鼠吸入360mg/m3,每周6天,經1年,未引起神經病;9OOmg/m3,引起輕度神經病; 180Omg/m3,出現步態不穩、肌萎縮。長期職業性低濃度接觸正已烷的工人,可發生周圍神經病,特點是隱匿性和進展緩慢。輕症者多為遠端感覺型周圍神經病;較重者出現運動型周圍神經病;嚴重者可發生下肢癱瘓及肌肉萎縮,並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正已烷可刺激皮膚,引起潮紅、水腫、水皰、皮膚粗糙。正已烷無致癌活性。也未見致畸報告。
中毒後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尿正已烷與2,5-已二酮 兩者皆與環境中正已烷濃度正相關,尤其後者為較好的監測指標。有人報告約2.2mg/L 2,5-已二酮與暴露在144mg/m3正已烷環境相對應。
2.大腦脊液與生化檢查偶見蛋白增高,神經纖維變性可能已上升至脊神經根。
3.肌電圖檢查 輕者肌肉最大收縮時呈混合相,肌肉小力收縮時,20個運動單位平均時限延長20%以上,多相電位增多(>20%)或出現自發電位。重者出現正銳波、纖顫電位及肌肉動作電位波幅降低。
4.神經傳導速度測定 輕者可正常或屬正常下限。重者神經傳導速度進行性減慢,並與肌無力程度成正比。
5.神經活檢 輕者光鏡及電鏡檢查正常,或偶見神經肌肉接頭或肌肉神經細支異常;中、重者結旁軸突極度腫脹,伴髓鞘回縮。電鏡見軸突腫脹,包括lOnm神經微絲積聚,也有脫髓鞘、髓鞘再生與正常再生。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長期密切接觸正已烷的職業史,以及以多發性周圍神經損害為主的臨床症状、體征和神經-肌電圖改變、尿正已烷、2,5-已二酮測定結果,結合現場衛生學調查和空氣中正已烷濃度測定資料,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圍神經病後,可診斷正已烷中毒。
治療
對症處理。有多發性周圍神經病的患者應儘早脫離接觸,及時治療。為保證職業安全、預防正已烷引起多發性周圍神經病,有人認為生產環境正已烷的安全濃度應低於180mg/m3。
關於「正已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