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狼瘡

(重定向自寻常性狼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尋常狼瘡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慢性進行性皮膚感染。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年人。病程緩慢。初起時眼瞼皮膚出現米粒至黃豆大的結節,周圍繞一紅暈,半透明,呈棕紅色或褐色,質柔軟。結節可自行吸收或破潰形成潰瘍,有時呈乳頭狀增殖。 尋常狼瘡為口咽部另一類型結核,兒童常見,女多於男,病變進展緩慢,患者全身狀況良好,偶有咽喉部疼痛感,發乾,吞咽不便。懸雍垂常為首發部位,繼而擴散到前後齶弓、咽後壁,而扁桃體卻不受累。先發生棕黃色發亮的狼瘡小結,小結漸腐爛,彼此融合,形成較淺的潰瘍,覆以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潰瘍有自愈傾向,形成瘢痕,收縮後使咽腔變形。經常小結、潰瘍、瘢痕同時存在,此起彼伏,但對組織破壞性小,預後良好。

尋常狼瘡
Bk7gm.jpg

病因

尋常狼瘡是發生在先前感染過結核,且已致敏者身上的一種繼發性皮膚結核,對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的敏感性很高。結核桿菌可經皮膚損傷處侵入皮膚。尋常狼瘡亦可由破潰的淋巴結骨關節結核病灶直接或經淋巴管蔓延至皮膚,也可由內臟結核病灶經血流播散至皮膚。極少數病例可發生於卡介苗接種處,故認為在卡介苗接種後,如在接種處發生肉芽組織,久不消退,即應追蹤觀察。 此外,患者的營養、生活條件、衛生狀況、個人抵抗力等對尋常狼瘡的發生與發展皆有很大的關係。

臨床表現

基本損害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瘡結節,紅褐色至棕褐色,呈半透明狀,觸之質軟,微隆起於皮面,結節表面薄嫩,用探針探查時,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貫通及出血(探針貫通現象)。如用玻片壓診,減少局部充血時,結節更明顯,呈淡黃色或黃褐色,如蘋果醬顏色,故亦稱「蘋果醬結節」,有時許多結節互相融合構成大片紅褐色浸潤性損害,直徑可達10~20cm,表面高低不平,觸之柔軟,覆有大片葉狀鱗屑。 在長期的過程中有的損害自愈形成瘢痕,有的結節往往破潰形成潰瘍,潰瘍開始時僅見於損害的一部分,以後可致整個損害全部潰爛。其潰瘍多淺表,呈圓形或不整形,潰瘍表面為紅褐色肉芽組織,有少量稀薄膿液,膿液乾燥後結污褐色厚。潰瘍邊緣不整齊,質柔軟,色暗紅,邊緣呈潛行性。在發展過程中,潰瘍中央或一側結疤治癒,但邊緣或另一側不斷向外擴展,可形成大片損害,亦可形成環狀、弧形或蛇行性等特殊形態。

診斷

根據尋常狼瘡的特點,如常自幼年發病,基本損害為蘋果醬樣的狼瘡結節,破潰後癒合形成瘢痕,瘢痕上又可再生新結節,一邊破壞,一邊癒合等特點,再結合組織病理檢查呈結核性或結核樣浸潤等,一般診斷不難。但臨床上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結節病 結節病之結節較狼瘡結節堅實,有浸潤感,一般不破潰。結核菌素試驗陰性。

(2)結節性梅毒疹 梅毒性結節發展較快,可成匐行狀排列,質硬如軟骨,銅紅色,常破潰,潰瘍呈穿鑿狀,愈後結疤。梅毒血清反應陽性。其病理改變主要為漿細胞浸潤及血管變化。

(3)盤狀紅斑狼瘡 紅斑呈蝶狀,常對稱分布於鼻及兩頰部,無狼瘡結節及潰瘍,紅斑上有粘著性鱗屑,底面附著毛囊角質栓

(4)深部真菌病 結節常破潰、結疤,真菌培養陽性。組織病理學可查獲病原菌。

(5)結核樣型麻風 結節較狼瘡結節稍硬,患處感覺障礙為其特點,有周圍神經粗大及肢體麻木畸形,可出現營養性潰瘍。

治療

要增強病人抗病能力,尋找及消除體內潛在的結核性病灶。

(1)全身性用藥 合理使用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防止藥物不良反應;中醫藥方面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等。

(2)局部治療 對小片尋常狼瘡,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刮除術,術後壓迫止血,外敷10%次沒食子酸鉍。對範圍不大的皮膚損害可用1%普魯卡因液1mL加入2。5%異煙肼溶液2mL,在損害四周作環形皮下注射,或將5%異煙肼軟膏塗於損害處,亦可在局麻後,對皮損處塗布乳酸鉻酸或純石炭酸腐蝕。

健康問答網關於尋常狼瘡的相關提問

關於「尋常狼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