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症状性精神病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精神科疾病 >> 症状性精神病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
症状性精神病是軀體內臟的器質性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精神障礙,這種精神障礙是軀體疾病臨床表現中的一部分。
常見於各種感染,內臟器官疾患,如心、肺、肝、腎的病變;內分泌疾患,如甲狀腺、腎上腺皮質、甲狀旁腺和腦垂體等功能亢進和減退;營養障礙和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葉酸和煙酸缺乏;結締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和皮肌炎;代謝障礙疾病,如各類貧血、白細胞和出血性疾病。此外,水和電解質的紊亂、惡性腫瘤等,也常伴發精神症状。
症状性精神病的症状中,以意識障礙為最多見,可表現為時間、地址、人物定向障礙。但根據每種疾病的性質與治療效果,意識障礙程度不一。同時也有表現類似神經衰弱,帶有明顯焦慮、抑鬱,疑病色彩以及類似癔症樣症状,有情緒不穩定或感渾身不適。此類情況可發生在疾病早期或後期(後遺症狀)。另外,還可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症或類似躁鬱症症状,但前者較精神分裂症不同的是緩解一般較徹底,較少殘餘症状,很少複發,而後者也出現很快的兩極交替轉變,但症状維持均較短暫,有別於躁鬱症。
症状性精神病的精神障礙與原發疾病的病情變化,通常是平行的。但精神症状缺乏明確的特徵性,不同的病因可產生相同的精神症状,或相同的病因出現完全不同的精神障礙。
一般起病較急,在急性期以意識障礙為主,精神症状波動大,變化快,往往由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發展或逆轉,可反覆多次。慢性期往往出現人格改變和痴呆等,由急性期向後期過渡時可有妄想、幻覺等各種精神症状,稱為過渡症候群,但緩解也快。
症状性精神病,首先應治療軀體原發疾病,如感染後出現精神症状,應該加強對感染治療的控制。有許多症状性精神病者,只要對原發性疾病獲得控制,他們的精神症状也隨之消失,甚至不需要用抗精神病藥物。
對各種疾病軀體自我保健,是預防精神症状出現的最有效方法。
參看
反應性精神病 | 老年性痴呆 |
關於「醫療康復/症状性精神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