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反應性精神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精神科疾病 >> 反應性精神病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反應性精神病又稱心因性精神病,是由急劇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異常,因此精神因素是發生本病的直接原因。

反應性精神病的誘發因素較多,而且不同性格類型、不同社會經歷等因素可出現種種不同精神症状類型,常見如下幾種:

反應性意識模糊狀態 常在遭受急劇而強烈的精神刺激後突然發病,可表現為情感性休克木僵狀態或意識朦朧狀態。情感性休克患者,情感反應突然缺失,目光茫然,或伴有無目的動作。木僵狀態的患者,不動不語,表情獃滯,對外界刺激無反應,處於朦朧狀態,意識模糊,對時間、地址、人物定向不准,表情緊張、恐怖、或衝動毀物,或向外奔跑,事後不能回憶。有的患者可有夢樣體驗及生動的心因性幻覺,並可伴有相應的表情和言語。

反應性抑鬱狀態 在強烈精神創傷之後出現抑鬱狀態,情緒低沉,或反覆追億往事,獨自嘆息,或傾訴內心的憂傷,悔恨自責,常伴有失眠厭食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也可出現焦慮、緊張或疑病,嚴重者有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

反應性興奮 也有些出現情緒興奮、言語動作增多、欣快、誇大,甚至躁動不安。

反應性偏執狀態 在精神因素的持續影響下,逐漸出現敏感、多疑、關係妄想被害妄想,還可有幻覺和妄想。

拘禁反應 發生於被拘禁後出現的症状,獲釋後即迅速恢復正常。

根據上述症状特點,精神刺激因素的發生與精神症状的出現必須有時間上的密切聯繫,即在急性精神創傷之後隨即發病,或者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作用下,逐漸發病。精神症状內容又反映刺激內容,在這種情況出現的精神異常可診斷為反應性精神病。

對反應性精神病患者,首先設法擺脫導致發病的處境,轉移到安靜舒暢的場所休養,並給予各種疏導、勸慰和個別心理治療

應該短期暫停工作,並照顧好日常生活,包括飲食、休息和睡眠,可給予必要的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奮乃靜等或抗焦慮抑鬱類藥物,對反應性抑鬱症狀者須嚴防消極自殺和意外行為。

必須注意平時培養自己健康的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以提高適應不良刺激的能力。

此外,要正確對待和善於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的各種矛盾,並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持堅強而愉快的精神狀態,對預防因精神刺激而引起的反應性精神病能起到積極作用。

參看

32 周期性精神病 | 症状性精神病 32
關於「醫療康復/反應性精神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