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信息概要:

目錄

去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乘車路線

市內乘坐3、7、13、16、20、22、23、26、27、29、31、32、35、139、141、143路到市一醫院站下車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地圖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地圖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於技術原因,部分醫院位置可能不精確,本地圖僅供參考。 本地圖顯示的位置為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嶺南大道北3號 郵政編碼: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概況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881年,現已成為中山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是佛山市最大型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和全市醫療技術指導中心。同時是國際救援網路亞洲國際緊急救援中心合作醫院成員,以及多個大學及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研究生教學基地、博士後培養基地,與多個海內外知名醫院開展著廣泛的業務協作。

  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3萬平方米。員工2600多人,開放病床1440張。實行總院集團管理,總院部設置4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和近20個大型特色治療中心,轄下有腫瘤醫院、垂虹門診部。設備雄厚、先進,擁有多功能分子影像診斷儀PET/CT、16排螺旋CT 、3.0 T磁共振儀(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等先進醫療設備5000餘台,總價值超過4.6億元。

  擁有廣東省特色專科2個:普外科婦產科。佛山市醫學重點專科5個:肝膽外科腎臟內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佛山市醫學特色專科5個:感染科燒傷整形科神經內科脊柱外科、深切治療部(ICU)。醫院重點學科7個:肝膽外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腎臟內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為;醫院特色專科4個:胸外科核醫學科眼科、感染科。2006年全院門急診量達217萬人次,住院4.9萬人次,住院手術2.95萬台。目前,日均門急診量6000多人次,最高日門急診量9500多人次。

  在充分做好臨床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同時,重視科研創新和發展高精尖技術。譚家駒等專家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課題和973課題。異種(豬)脫細胞真皮基質的臨床研究與應用,食管癌肝癌胃癌病因研究(「氮循環假說」),心臟介入治療,婦科普外腹腔鏡技術,耳鼻喉頭頸外科,危重病人搶救(ICU),核醫學人工肝治療肝衰竭血液淨化戒毒,麻醉等多項技術與科研達到國內領先,甚至國際領先水平。

   在2003年抗非鬥爭中,創造了無一例非典病人死亡、無一例醫務人員感染、無一例非典院內交叉感染、無一例病人轉送的「四無」奇蹟,為全國的抗非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先後獲得「廣東省抗擊非典模範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醫院文化先進單位」、 「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廣東省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先進工會組織」、「廣東省廠務公開先進基層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基層單位」等多種榮譽。院黨委被評為佛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醫院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科室齊全,特色突出,名醫眾多,服務周到。醫務人員秉承百年優良傳統和「關愛患者,關愛員工,注重服務,注重創新」的醫院精神,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水準的綜合性現代化醫療服務。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881年,現已成為中山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是佛山市最大型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和全市醫療技術指導中心。同時是國際救援網路亞洲國際緊急救援中心合作醫院成員,以及多個大學及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研究生教學基地、博士後培養基地,與多個海內外知名醫院開展著廣泛的業務協作。

簡介

醫院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3萬平方米。員工2600多人,開放病床1440張。

實行總院集團管理,總院部設置4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和近20個大型特色治療中心,轄下有腫瘤醫院、垂虹門診部。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設備雄厚、先進,擁有多功能分子影像診斷儀PET/CT、16排螺旋CT 、3.0 T磁共振儀(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等先進醫療設備5000餘台,總價值超過4.6億元。

科室

擁有廣東省特色專科2個:普外科婦產科。佛山市醫學重點專科5個:肝膽外科腎臟內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佛山市醫學特色專科5個:感染科燒傷整形科神經內科脊柱外科、深切治療部(ICU)。醫院重點學科7個:肝膽外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腎臟內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為;醫院特色專科4個:胸外科核醫學科眼科、感染科。

醫術

在2003年抗非鬥爭中,創造了無一例非典病人死亡、無一例醫務人員感染、無一例非典院內交叉感染、無一例病人轉送的「四無」奇蹟,為全國的抗非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先後獲得「廣東省抗擊非典模範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醫院文化先進單位」、 「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廣東省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先進工會組織」、「廣東省廠務公開先進基層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基層單位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等多種榮譽。院黨委被評為佛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醫院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科室齊全,特色突出,名醫眾多,服務周到。醫務人員秉承百年優良傳統和「關愛患者,關愛員工,注重服務,注重創新」的醫院精神,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水準的綜合性現代化醫療服務。

歷史

1881年(清朝光緒七年)10月14日,惠師禮教會英籍傳教士查爾斯.雲仁(Charles Wenyon )來佛山,以宗教會名義在原火車站附近的鷹咀沙缸瓦欄一間大貨倉內創辦廣濟醫局,僅開門診。

1893年,外科博士晏惠霖接任院長,在院內辦了西醫學堂,培養了100多名信教醫。

1908年醫院從太平坊遷文昌沙。院大門上掛一塊"西醫院"金字大招牌,人們稱此為新西醫院,由於門口是石砌圓形,所以又被群眾叫做"圓門口醫院",亦叫"大西醫"。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1946年更名為循道醫院。

1949年6月,我國熱帶病學專家伍學宗從美國歸來,回到佛山接任院長兼內科主任。

1953年11月,人民政府接管醫院,更名為廣東省粵中行署人民醫院,院長伍學宗。接管時有病床191張,職工100多名,其中醫生10名。分設內科,外科,小兒內科,婦科產科五官科等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設有藥房、檢驗、X光室。

1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955年7月,與北京熱帶病研究所、廣東省衛生防疫站合作,以本院為基地成立了鉤端螺旋體病研究組。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對該病的防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56-1957年間,應羅馬尼亞等友好國家衛生部的邀請,鍾惠瀾教授前往參加了大會,並在會上作了該項科研成果的報告。1956-1959年間在全國各種醫學雜誌發表論文38篇,其中一篇Leptospirosis-a Clinical Statistical of 182 Cases 在中華醫學雜誌外文版發表,有53篇在佛山專區學術會議上交流。這項成果不僅使佛山全區醫務工作者對鉤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螺旋體病普遍加強了認識,提高了預防和早期診斷水平,從而有效地控制了該病的發生和傳播,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康,而且也擴大了我院在國內乃至國際的影響。

1956年5月,兒科專家鄭漱瀾首次確診中山荔枝瘟為低血糖病。

1957年,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錢信忠給醫院來信稱譽:"你們佛山專區第一人民醫院確為全國各地區醫院之冠"。

1959年5月10月,婦產科養活一個孕期只有6個月,體重0.85公斤的早產男嬰。當時《人民畫報》報導了此事。婦產科護長周永潤代表全科到北京出席了全國首屆護理學術會議,在會上做了專題報告,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接見。同年,醫院正式被評為全國十二家辦得好的專區醫院之一。

1974年9月,內科發現全國首例鐮狀細胞地中海貧血病例,受到國內多家醫院專家教授的關注,成為70年代醫學界的重要發現之一,被列入醫學院校教科書。

1981年3月,內科主任醫師鄺啟洪任院長。醫院實行在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恢復與健全機關職能科室管理機構,人心穩定,技術得到發展,院容院貌大為改觀,醫院聲譽逐步提高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從這時開始到90年代後期,是醫院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

1982年醫院被評為廣東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1983年再次被省衛生廳評為"醫院工作先進單位"。

1987年1月,李偉文任院長。

1987年 6月,外科首次獨立施行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成功。

1987年12月,兒科嬰室收治1例出生體重僅0.75公斤的早產並發肺炎嬰兒。經醫務人員全力以赴搶救治療成活

1988年2月,建成人類精子庫,12月,佛山市第一個使用精子庫的人工授精嬰兒在本院出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生,體重2.9 公斤。同月24日,科研成果"應用PCR體外DNA擴增技術進行α-地中海貧血和胎兒性別的產前診斷"通過省內外專家鑒定,並獲省、市科技獎。

1989年9月,外科腎移植手術獲得成功。

1989年12月,周潤甜任院長兼黨委書記。

1990年7月,建築面積1.3萬多平方米的九層綜合住院大樓建成,投入使用。此時醫療用房達到50824平方米,比1979年前24440平方米增加一倍多。病床從420張增加到800張。

1991年 9月,被評為廣東省首家三級甲等醫院。

1993年8月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改編為本院腫瘤醫院。

1994年9月,建立臨床醫學研究所,並相繼設立所屬各類實驗室。臨床醫技科室也先後建立了14個中心和實驗機構。

1995年6月,檢驗科被國家衛生部臨檢中心評為全國臨床化學室間質評連續六年成績優秀。醫院獲國家衛生部科技進步獎1項,省衛生廳科技進步獎4項,市科技進步獎17項。婦產科被廣東省衛生廳定為衛生系統"五個科技興醫工程"重點學科。

同年6月,國家衛生部、人事部、中醫中藥管理局授予我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9月,國家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評定我院為"愛嬰醫院"。

1997年 4月,被評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

1997年12月25日,新醫院門診大樓竣工開業。

1998年6月27日,新醫院全面投入使用,開放病床1000張。

1998年12月,譚家駒任院長,周成志任黨委書記。

1999年12月2日,普外科施行同種異體原位肝移植手術獲得成功。

醫院實行總院集團制管理,管轄腫瘤醫院、垂虹門診部,成為兩院一體化醫療實體。至1999年底,總病床1300張,在職職工165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67人,占職工總數76.7%。衛生技術人員中有:主任醫師22人,副主任醫(技、護)師120人,主治(管)醫、技、護師334人,醫、技、護師(士)791人。在衛技人員中有博士、碩士研究生35人。

2000年9月,成為中山醫科大學研究生教學基地,有碩士研究生導師9名。

名醫

伍學宗(1905.7-1974.4),男,漢族,祖籍廣東省高要縣,本人生於中山市,大半生在佛山生活、工作。

童年的伍學宗,因家貧失學,11歲便到開平縣水中艮巷街陳成台牛繩店當童工。他父親為了讓孩子能念上學,特地從中山遷到佛山,千方百計入基督教循道會,在那裡做僕役。伍學宗12歲起,便進教會學校,先後在佛山大基尾聖德學校、佛山華英小學、佛山華英中學念書。

1925年中學畢業,因學習成績名列第一,被保送到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學醫。1931年畢業後,赴北京實習兩年。這期間被接收為中華醫學會的永久會員。當時的北京協和醫院、齊魯大學醫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學院等紛紛邀請他去做助理醫生,他都婉言謝絕。1933年,他回到循道醫院當內科助理醫師、住院醫生、主治醫師,併兼任廣州嶺南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師。

1947年,伍學宗赴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進修,師從英國熱帶病學家Manson Bahr。一年後,考取了英國皇家衛生學及熱帶病學的碩士學位,並成為英國皇家熱帶病學會會員。1948年下半年,離開英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進修,併到美國南部考察、學習麻風病的最新治療方法。

留學期間,英美兩國均以豐厚的生活待遇、優越的工作條件挽留他,他說:"我出洋深造,是為祖國醫學發達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和民眾服務的,怎能學而不歸!"拒絕了英美的挽留。1949年1月回國,擔任佛山循道醫院院長兼內科主任。1953年11月人民政府接管醫院後繼任院長。至1974年4月病逝。

伍學宗是我國著名的熱帶病學專家。早在1939年,他在佛山地區就進行了鉤端螺旋體病的調查,發現了不少新疫區,為以後的科研奠定了基礎。1955年他協同北京熱帶病學專家鍾惠瀾教授,對佛山地區鉤端螺旋體病進行了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寫成論文,分別在各類醫學雜誌上發表。他在羊水胎盤中成功地分離出鉤端螺旋體,研究確定心肌炎為鉤端螺體病的致死原因。這些成果在醫學史上是首次面世。他不斷地對鉤端螺旋病治療方法進行研究,使該病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死亡率由過去的14.8%下降到5.94%,該病的防治水平已跨入國際先進行列。在血吸蟲病的研究中,首次發現應用嗜異性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凝集試驗論斷早期血吸蟲病的方法;改變了急性血吸蟲病在高熱的情況下,不敢用銻劑治療的做法,為國內同行注目。此外,他還向國內醫學界公布了血紫病理改變的研究成果,為臨床醫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論著有《廣東省粵中地區鉤端螺旋體病研究工作報告》(分部分)、《早期血吸蟲病111例的臨床分析》、《恙蟲病114例臨床分析》等。

1956年以後,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科研積極分子。1960年5月被評為廣東省先進工作者,6月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曾任廣東省政協第一、二、三屆委員,佛山市政協第一、二、三屆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廣東省佛山醫學會會長等職。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先進設備

擁有多功能分子影像診斷儀PET/CT、16排螺旋CT 、3.0 T磁共振儀(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等先進醫療設備5000餘台,總價值超過4.6億元。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所獲榮譽

近年來先後獲得「廣東省抗擊非典模範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醫院文化先進單位」、 「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廣東省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先進工會組織」、「廣東省廠務公開先進基層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基層單位」等多種榮譽。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附近的醫院

參看

關於「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