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血清膽汁酸測定的臨床意義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肝膽疾病的生物化學與實驗診斷 >> 肝與膽汁酸代謝 >> 血清膽汁酸測定的臨床意義 |
臨床生物化學 |
|
|
血清膽汁酸濃度很低(總膽汁酸2μg/ml),可用氣相色譜、放射免疫、高效液相層析法及酶學分析法(以3α-羥類膽固醇脫氫酶為工具酶)測定NADH生成量。可以測定血清總膽汁酸(TBA),用氣相色譜、放射免疫和高效液相層析尚可對膽酸、脫氧膽酸及鵝脫氧膽酸進行分別測定,還可進行膽汁酸負荷試驗及尿中硫酸結合型膽汁酸的測定。
測定血清膽汁酸可提供肝膽系統是否正常的重要信息。肝量疾病時周圍血液循環中的膽汁酸水平明顯增高。急性膽炎早期和肝外阻塞性黃疸時,有些病例可增至正常值的100倍以上。在膽道阻塞時,病人血清中CA及CDCA濃度增加,但CA所佔比例較高(CA/CDCA>1)。肝實質細胞損傷時,CA/CDCA<1。故CA/CDCA比值可作為肝膽阻塞性疾病與肝實質細胞性疾病的鑒別指標。
肝膽疾病時血清膽汁酸濃度的升高與其他肝功能試驗及肝組織學的變化極為吻合,在肝細胞僅有輕微壞死時,血清膽汁酸的升高常比其他檢查更為靈敏。有報告統計,急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急性肝丙膽汁淤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以及肝外阻塞性黃疸,其血清總膽汁酸均100%出現異常,上述疾病時均有血清膽汁酸含量的增高。關於血中膽汁酸異常的程度與肝膽疾病種類的關係如表10-8所示。
表10-8 血中膽汁酸異常的程度與肝膽疾病種類的關係
血中膽汁酸輕度增加(10-20μmol/L) | 血中膽汁酸中度增加(20-40μmol/L) | 血中膽汁酸重度增加(40μmol/L以上) |
急性肝炎(恢復期) | 急性肝炎(急性期) | 急性肝炎(急性期) |
慢性肝炎(非活動期,活動期) | 慢性肝炎(活動期) | |
肝硬化(代償期) | 肝硬化(代償期) | 肝硬 |
肝癌 | 肝癌 | 肝化(代償性,非代償性) 癌 |
體質性黃疸(Gilbert病Dubin-Johnson症候群) | 膽汁淤滯性黃疸(肝內、肝外性)重症肝炎 |
血清中膽汁酸含量受腸道吸收的膽汁酸量與肝門靜脈中的膽汁酸被肝臟攝取的攝取率所決定。由於肝損傷的存在,則經肝門靜脈回肝的膽汁酸因肝細胞功能低下或側枝循環的形成,導致肝不能充分攝取膽汁酸,則膽汁酸在血中濃度增高。
近年來有用熊去氧膽酸進行的膽汁酸負荷試驗,檢測肝臟對膽汁酸處理的能力。經口服熊去氧膽酸300mg後,用3α-羥類固醇脫氫酶法測定血中的膽汁酸,結果發現慢性肝炎(活動型)、肝硬化及脂肪病人在負荷後血清總膽汁酸顯著增高,表明這些病人清除膽汁酸的能力顯著降低。有報告膽汁酸負荷試驗結果異常的檢出率為:肝硬化100%,慢性肝炎活動型為92%-100%,慢性肝炎(非活動型)為70%-82%。
還有檢測尿中硫酸結合型膽汁酸的報告,膽汁酸與硫酸結合反應亦屬機體防禦機制之一,當膽汁淤滯使血中膽汁酸升高時,一部分膽汁酸即與硫酸相結合,從而使其極性增加,隨尿排泄增多。過去測定尿中硫酸結合型膽汁酸用層析法,操作複雜,現在有硫酸酯酶與3α-羥基類固醇脫氫酶(3α-HSD)組成的試劑盒,操作簡便。結果表明:正常組為2.0±1.8μmol/g肌酐,在各種肝疾患時上升,急性肝炎122.0±28.6μmol/g肌酐;肝外性膽道阻塞124.5±67.7μmol/g肌酐;非代償性肝硬化77.8±21.3μmol/g肌酐;肝內膽汁淤滯則為67.2±23.5μmol/g肌酐。這是診斷急性肝炎及肝外膽道阻塞、非代償性肝硬化等的重要指標。
膽汁酸代謝異常與疾病的關係 | 膽紅素代謝與黃疸 |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血清膽汁酸測定的臨床意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