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通史/兩宋時期衛生保健與養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國醫學通史》 >> 兩宋時期醫學 >> 兩宋時期衛生保健與養生
中國醫學通史

中國醫學通史目錄

兩宋時期,在清潔環境、滅蚊除害、推廣火葬、開辦商業性浴室、飲用開水、制定衛生法規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宋儒養生流派的形成,使中國傳統養生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充實。

一、衛生保健

古代都市街道多為土路,通風塵埃飛揚,極不衛生。宋代採用洒水或在地面上鋪磚的辦法來減少或防止塵土的污染。南宋時,臨安(今抗州)還有專門處理糞便和治水等穢污物的職業。如吳自牧《夢梁錄》,卷13載:每年春天政府令「淘渠人」疏浚河道陰溝。「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顧淘渠人沿門通渠;道路污泥,差顧船隻搬載鄉落空閒處,」宋代人們採用更多的驅殺蚊蟲方法,如北宋劉延世《孫公談圃》卷上載有艾熏驅法;儲泳《祛疑》則載有香藥驅蚊,南宋民間有從事製作和銷售驅蚊藥的行業。

此時火葬在民間較前代更多地採用,尤其是沒有土地的貧民,因不能安葬在漏澤園內,只得用火葬。也有死於他鄉逆旅者,火化後攜骨灰而歸的。當時已有專門火化的設備。如吳縣城外通濟寺內,設有「化人亭」。

宋代的一些城鎮中,出現了商業性浴室,對普通人開放。宋.吳曾《能改齋漫筆》卷1記載這類浴室門上以掛壺為標誌,這大大方便了普通民眾的洗浴,於個人衛生大有益處。人們在沐浴的同時,還培養了剪指(趾)甲等衛生習慣。

飲食衛生方面較為突出的是宋人提倡飲用開水,庄綽《雞肋編》說:「縱細民在道路,亦必飲煎水。」可見在家中飲開水就更為平常了,北宋歐陽修《憎蒼蠅賦》說:「一有玷污,人皆不食」,較好地反映了當時人們講究衛生,不食被蒼蠅玷污的食物。

二、養生

宋代政府比較重視醫學和養生學,在《聖濟總錄》中,就有兩卷專論導引,如卷199輯錄了晉唐以來常用的導引、按摩方法,如鼓腹淘氣、導引按蹺、摩手熨目下摩生門等14種。其中,運動水土」有「轉手摩腎堂令熱」,即是後世擦腎俞穴法。這些健身方法多為後世氣功養生著作所引用。卷200「神仙服氣」為介紹吐納法的專篇。八段錦是由八節動作編成的一套有保健作用的動功鍛煉方法,據載,至遲在北宋末年就已有八段錦之功法,如後世的「武八段、坐式八段錦、十二段錦、十六段錦均在八段錦(立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兩宋時期,養生類著作時有問世。養生專著蒲虔貫《保生要錄》,根據華佗「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的原理創編了一套「小勞術」,包括挽弓、拓石、築拳、擺臂、顧首、轉腰、洗手、摩面等導引按摩法,簡便易行,頗有特色。陳直養考葷親書》著重論述了老人的食治及四時養生。後經元代鄒鉉增益,改稱《壽親養老新書》。該書以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出發論述養生之道,十分強調保養元氣,還強調精神心理衛生的意義。

兩宋時期,出現了一批主張四時生與季節導引的養生家。他們多以《素問.四氣調神論》等醫經為依據,結合民間與作者的養生經驗,闡述或推衍經旨。此類書中較引人注目的是《陳希夷二十四氣坐功法》,書中載有按二十四節氣制定相應的二十四種功法,並分治二十四類病症。這套功法常被明清之後的養生著作所引載,流傳很廣。

宋代,儒而知醫成為一種時尚。不少文人如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遊等皆通醫學及養生之道,其中尤以蘇軾最為突出。在《東坡志林》、《仇池筆記》、《蘇沈良方》、《道樞》、《類說》等著作中,都有蘇氏養生之論,如認為「養生者必以胎息為本」,詳盡生動地敘述了胎息的具體練法,即想像呼吸之氣「如熏爐之煙,烹鼎之氣」,而且「心不起於念」,強調入靜與存想,不同於晉唐時期強閉呼吸之練法,已有較大的進步,《蘇沈良方》載「上張安道養生訣」,介紹了他「閉息內觀,納心丹田調息漱津」的鍛煉方法,並說自己平生「頗留意養生」,「其初效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在養生史上有一定影響。

32 兩宋時期校正書局與醫書大量刊行 | 兩宋時期基礎醫學的進展 32
關於「中國醫學通史/兩宋時期衛生保健與養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