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梅毒
A+醫學百科 >> 食管梅毒 |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所致的慢性傳染病,是性病的一種,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先天性由母體傳染,後天性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本病病程長,進展緩慢,主要侵犯皮膚及黏膜,晚期可發生心臟、中樞神經系統、骨骼及內臟器官病變,食管亦可受累。
目錄 |
食管梅毒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屬於性病的一種。初起時為全身性感染,在發展過程中可累及任何器官和組織。食管梅毒極為罕見,主要為Ⅲ期梅毒。
(二)發病機制
食管梅毒與身體其他部位梅毒病變無差異,除樹膠樣腫外梅毒自始至終主要是一種血管病變。晚期梅毒是由終末小動脈和小動脈的閉塞性動脈內膜炎所致的炎性改變和壞死。一般說來,Ⅲ期梅毒的病變表現為黏膜下樹膠腫或瀰漫炎症伴有組織破壞,這2種形式都可導致糜爛和潰瘍而形成瘢痕性狹窄。
食管梅毒的症状
吞咽困難是食管梅毒的最常見症状,多為無痛性,病程長、進展緩慢是其特點,這與食管癌不同。當病變進展時進食流質也可發生吞咽困難並伴有胸骨後壓迫感,可因攝入不足致體重下降、脫水、貧血乃至惡病質。一旦樹膠樣腫導致氣管(支氣管)食管瘺則每於進食時發生嗆咳。此外,也可出現食管炎和梗阻的其他症状。
食管梅毒的診斷根據病史、化驗、X線、內鏡活檢及對抗梅毒治療反應良好等綜合判斷。X線可見管壁僵硬、管腔狹窄,甚至梗阻,與癌不易區分。內鏡所見取決於病程和嚴重程度,一般有食管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有時可見白色斑塊,部分黏膜呈顆粒狀、質脆、管腔有不同程度狹窄,嚴重者鏡管不能通過。Williams描述局部表現包括:
1.食管炎症改變多集中於中段。
3.白斑形成以及少數增厚的遺留上皮。
內鏡檢查應注意在不同部位取活檢,如病理切片為血管周圍的圓形細胞浸潤及動脈內膜炎即提示梅毒的診斷。
食管Ⅲ期梅毒極為罕見,如果已確診梅毒或梅毒血清試驗陽性,病人有食管慢性梗阻應當想到食管梅毒,但鑒於此種特異感染的罕見性,其他更常見的疾病應首先排除,必要時做抗梅毒治療以利於診斷。
食管梅毒的診斷
食管梅毒的檢查化驗
血清試驗陽性可明確診斷。
2.內鏡下表現無特異性,可見食管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或潰瘍,有時可見白色斑塊。食管狹窄常見,嚴重時內鏡不能通過。
3.食管X線檢查常見到食管僵硬、管腔狹窄等。
食管梅毒的鑒別診斷
1.化膿性食管炎 化膿性食管炎以異物所致機械損傷最為常見。細菌在食管壁繁殖,引起局部炎性滲出、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及膿液形成,也可呈較為廣泛的蜂窩織炎。
2.食管結核 食管結核患者一般多有其他器官結核的先驅症状,特別是肺結核。食管本身症状往往被其他器官症状混淆或掩蓋,以致不能及時發現。按照結核的病理過程,早期浸潤進展階段可有乏力、低熱、血沉增快等中毒症状,但也有症状不明顯者。繼之出現吞咽不適和進行性吞咽困難,常伴有持續性咽喉部及胸骨後疼痛,吞咽時加重。潰瘍型的病變多以咽下時疼痛為其特徵。食物溢入氣管應考慮氣管食管瘺的形成。吞咽困難提示病變纖維化引起瘢痕狹窄。
3.真菌性食管炎 真菌性食管炎的臨床症状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無任何臨床症状。常見症状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難、上腹不適、胸骨後疼痛和燒灼感。重者胸骨後呈刀割樣絞痛,可放射至背部酷似心絞痛。念珠菌性食管炎可發生嚴重出血但不常見。未經治療的病人可有上皮脫落、穿孔甚至播散性念珠菌病。食管穿孔可引起縱隔炎、食管氣管瘺和食管狹窄。對持續高熱的粒細胞減少病人應檢查有無皮膚、肝脾、肺等播散性急性念珠菌病。
4.病毒性食管炎 食管的HSV感染常同時有鼻唇部皰疹。主要症状為吞咽疼痛。疼痛常於咽下食物時加劇,患者吞咽後食物在食管內下行緩慢。少數病人以吞咽困難為主要症状,輕微感染者可無症状。
食管梅毒的併發症
1.食管樹膠樣腫破潰侵及氣管或支氣管可以引起氣管(支氣管)食管瘺。
2.梅毒性主動脈瘤可壓迫食管,但症状多不明顯。曾有梅毒性主動脈瘤破入食管產生致死性大出血的個案報告。
食管梅毒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嚴禁嫖娼,提倡使用保險套。患其他性病時應常規進行梅毒血清反應檢查。梅毒患者的性伴侶應定期觀察檢查。婚前體格檢查應常規包括梅毒血清反應。
食管梅毒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食管梅毒對抗梅毒治療反應良好,青黴素仍為首選,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霉素或四環素,如能避免肺部併發症則氣管(支氣管)食管瘺在藥物治療下也能癒合。有狹窄時可行擴張術,如擴張失敗應考慮外科處理。
(二)預後
參看
關於「食管梅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