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發泡療法
醫學電子書 >> 《針灸學》 >> 其他療法 >> 發泡療法 |
針灸學 |
|
用藥物敷於患處或一定的穴位,使局部皮膚紅、灼、起泡、叫做發泡療法。具有祛邪通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一)適應證
(二)操作方法
1.將中草藥(如靈仙葉、毛茛、大蒜等)適量洗淨,切碎,搗爛。
2.將藥物敷於一定部位。一般痹證敷於關節腫脹處;坐骨神經痛敷於承山、環跳穴;瘧疾敷陶道穴;黃疸敷一側內關穴(病情發轉再敷另一側);哮喘敷天突或膻中穴。上覆蓋紗布、塑料紙,用膠布固定。
3.待局部自覺有蟻行感,皮膚紅、灼、疼痛時,即將藥取下。幾小時後皮膚起泡脹滿。經常規消毒,用消毒針刺入水泡下方,抽出泡內液體。上覆以無菌紗布並固定。若有液體滲出,可繼續抽吸。
(三)注意事項
1.施術前要向病員說明該療法的作用、操作過程及可能發生的反應及變化情況。
2.藥餅不宜過濕,敷的範圍不宜過大。敷藥後要密切觀察局部皮膚反應。
3.發泡後囑患者注意休息,切勿碰破水泡,抽液時要做到無菌操作,防止感染。若已感染、按感染傷口處理。
4.體弱者慎用本法,皮膚有病變的部位禁止發泡。
按摩療法 | 熏洗療法 |
出自A+醫學百科 「針灸學/發泡療法」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92%88%E7%81%B8%E5%AD%A6/%E5%8F%91%E6%B3%A1%E7%96%97%E6%B3%95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針灸學/發泡療法」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