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中醫學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貴陽中醫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一所專業齊全,集教學、科研、醫療一體的中醫藥高等學府。學院辦學歷史源遠流長,育人條件日臻完善,師資隊伍朝氣蓬勃,校園文化流光溢彩。  

目錄

地理位置

貴陽中醫學院位於貴州省省會貴陽市風景秀麗的南明河畔、甲秀樓附近。貴陽市是貴州省省會,位於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部,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山城貴陽,如今已建設成一座高樓聳立美麗的現代化大都市,它不但有許多風光旖旎的風景名勝,而且還以氣候宜人飲譽於世。宜人的氣候、幽雅的風光,相信這裡會是你夢想的開始!  

院系設置

學院現設基礎部、臨床醫學一部、臨床醫學二部、藥學系、針灸系、骨傷系、護理系、大外部、成人教育部、社會科學部、微量元素研究所、實驗動物研究所、中藥研究所、民族醫藥研究所、骨傷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科技開發中心、藥廠、印刷廠等教學、科研、生產機構及各種專業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等教學機構及輔助機構。學院現有碩士、本科、專科三個學歷層次;有14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可面向國內、外招收碩士研究生;學院與中國中醫研究院聯合培養博士生,與成都中醫藥大學聯合舉辦研究生班,與大連外國語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貴州大學聯合辦學,開設新的本科專業。  

教學設施

校園佔地300餘畝,擁有工作、生活用房130,000平方米;11,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實驗樓的使用,使學院的教學、科研及辦公條件日臻完善;近年,省政府將省中醫研究所、省中藥研究所與我院合併,大大增強了我院辦學力量。06年,我院新建12層圖書館極大提高了圖書館藏書量。至2005年8月底,我院圖書館已擁有紙質文獻338989冊,電子文獻362590冊,醫藥類中外學術期刊49526冊,擁有的文獻總量達1031579冊。館藏中醫古籍中不乏孤本、善本。收藏的中醫藥圖書文獻資料位居貴州省之首。另,我院有兩個"三甲"醫院及一個附屬藥廠作為學校教學科研基地。

Bko0z.jpg

  

發展藍圖

學院作為貴州省中醫藥科研中心基地之一,科研力量雄厚。面向全國出版了正式期刊《貴陽中醫學院學報》、《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和《青年中醫》、《中醫高教通訊》、《貴陽中醫學院報》等內部報刊。近幾年來由我院教師、醫師主編或參編的教材、專著已出版120餘部,發表各類論文1500餘篇,有的先後獲得各類優秀論文獎。近幾年來由全院教職工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150餘項,已取得成果近100餘項,有些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國家圖書獎。學院重視對外友好往來和學術交流。多次選派專家學者、中青年骨幹教師參加國家援外醫療隊及赴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訪問、講學、學術交流;同時,有來自歐美、日本等國的團體、個人來學院參觀、交流和任教,與國內及港、澳、台之間交流日趨頻繁。

貴陽中醫學院正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動力,在院黨委、行政的帶領下,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開創新局面。一個文明、高雅的高等中醫藥學府--貴陽中醫學院正在展翅騰飛!  

形象標識

Bko10.jpg

貴陽中醫學院校徽以字母G(「貴州」或「貴陽」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和太極圖組合進行變化,加入太陽和筆的造型,形成「中」字,明確代表了貴陽中醫學院。

造型包含太極圖、書本和筆,體現了學院中醫理論研究、教育的辦學特色;包含太陽和跳躍的人形,體現學院豐富的辦學經驗和雄厚的辦學力量;象徵學院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樹人」的教育風範;書本、筆和人形雙可組合為帆,象徵學院在改革、建設、發展中一帆風順。

校徽用寓意理性、生機發展的綠色,簡潔大方,給人以穩健、廣博、奮發向上,並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視覺感。體現「勤奮、求實、志遠;繼承、發掘、創新」的人文精神,容易識別記憶及應用。  

歷史沿革

貴陽中醫學院創建於1965年,由原貴陽醫學院祖國醫學系,貴州省中醫研究所,貴州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貴陽市中醫醫院合併組建而成,是貴州省唯一的中醫藥本科院校。2001年貴州省中醫研究院(原研究所合併後成立)、貴州省中藥研究所合併組成貴州省中醫研究院後整體併入貴陽中醫學院。2002年經教育部、中國石化總公司和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滇黔桂是由技工學校整體劃歸貴陽中醫學院。2006年,學院成為省級重點支持建設高校。  

教育理念

發展為先、質量為本、創新為源、育才為用  

校訓

厚德明志 篤學力行  

目標定位

辦學層次較為齊全,學科、專業結構合理,總體水平在省內和西部地區處於先進行列,在國內同類院校中為中等以上,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  

人文景觀

學院設置了杏林園等校園人文景觀,體現了中醫藥專業特色與祖國傳統醫藥文化相結合的深厚內涵。校園人文景觀的命名依據如下:

杏林園:三國時,廬山名醫董奉醫道精湛。《神仙傳》記載:「(董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得十萬餘株,郁然成林」。後來「杏林」即成為醫界的別稱,「杏林」佳話也成為歷代醫家努力敬德修術的典範。

岐黃園:清代醫家陳念祖在《醫學源流》中開宗明義:「醫之始,本岐黃」。「岐」指的是黃帝醫官岐伯,而「黃」指的是中國人文始祖黃帝。《黃帝內經.素問》即是以黃帝與岐伯的問答對話展開的語錄體著作,後將「岐黃之術」作為中醫學的代稱。

百草園:神農氏,傳說中「三皇」之一,古代農業和中醫學的肇始者。《史記綱要》中就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的記載。《神農本草經》亦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神農氏之傳說,是我國古代醫藥學家為尋求治病救人的良藥而奉獻自身精神的真實寫照。

仲景園:張仲景,名機,東漢南陽人。據傳曾任長沙太守,世稱「張長沙」,著《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魏晉以來一直是學習中醫必讀的經典著作。張仲景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為歷代醫家所遵循,他也被後世尊為「醫聖」。

千金園:孫思邈,隋唐時期著名醫藥學家,後人尊為「藥王」主要著作為《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冠以「千金」二字。孫思邈忠實「醫學仁術」,其《千金方.序例》中節錄的《大醫精誠》一直是後世學醫者的必讀名篇。

格致園:格物致知是古人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著作《格致餘論》即取意於此。古人主要從事物的外在因素推求其內含之「理」。《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朱丹溪認為 「古人以醫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體現了中醫思維與傳統文化的緊密聯繫。

事親園:「事親」是中國傳統倫理的基本準則之一。《孝經》提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孟子認為:「事孰為大?事親為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認為「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也」,其著作取名為《儒門事親》,蘊含了中醫重視人文關懷的深意。

靈蘭園:靈蘭秘典論》是《黃帝內經.素問》終的第八篇,為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重要篇章之一,「靈蘭」二字是「靈台蘭室」的簡稱。「靈台」是儒家對「心」的比喻或別稱,「蘭室」二字是對君子居所的雅稱。《孔子家語》:「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為其所化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著作《蘭室秘藏》即取意於此。

普濟園:普濟眾生是歷代醫家的宗旨。宋金名醫李東垣針對河南濟源流行疫病,制訂名方活人無數,取名為普濟消毒飲子。時人以為仙方,刻於石碣,以廣流傳。我國古代最大的醫方類書收錄醫方六萬餘首,取名為《普濟方》,以利後學明方旨、稱權衡、拯黎民。

燭幽園:「燭幽」之意,乃為見其表證,能洞察其病因、病機。明代醫家張介賓在《類經序》中指出:「疾之中人,變態莫測。明能燭幽,二豎遁矣」。溫病大家吳瑭也盛讚「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庶幾幽室一燈,中流一柱」。清代醫家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秦越人視病,洞見人臟腑癖結,能燭幽也」。  

傑出校友

四十餘年來,該院為國家培養了1萬8千餘名合格人才,湧現出如世界腫瘤學會會員、西南抗癌防癌學會溫彪霖秘書長,中國全息醫學研究會奠基會員田濟源教授,澳大利亞中醫學會會長、「太平紳士」鄭建華教授,全國骨傷名師、香港中文大學沈馮君教授,我國武裝警察部隊第一個醫學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許建陽教授,全國第七屆「挑戰杯」特等獎、香港2005年IT金獎獲得者、863項目「中國虛擬人」課題組核心成員謝永明碩士,全國民族醫藥重點建設專科學科帶頭人文明昌教授,貴州百靈企業集團董事長姜偉,雲南保元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段興,貴州四海藥業公司董事長呂四海等一大批傑出校友,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建功立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孔德明 院長:梁光義  

關於「貴陽中醫學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