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中醫學院
A+醫學百科 >> 雲南中醫學院 |
目錄 |
學院簡介
◎中文名稱:雲南中醫學院
◎漢語拼音:Yúnnán zhōngyī xuéyuàn
◎英文名稱: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創校時間:1960年5月
◎校慶紀念日:9月1日
◎學院地址:雲南省昆明市呈貢新城雨花路1076號
◎郵政編碼:650500
◎學院主頁:http://www.ynutcm.edu.cn
學院概述
雲南中醫學院建於1960年,是全國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經過50年的建設,學院現已發展成為以本科教育為主,開展研究生教育和對外教育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為雲南省培養出各類型、各種層次的中醫藥專門人才2.3萬餘人。
2007年12月,教育部對學院進行了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最終結果為「優秀」。
呈貢新校區一期工程於2008年9月1日建成並投入使用。2009年3月1日,院本部整體入駐呈貢校區辦學,成為雲南省第一所整體入駐呈貢辦學的高校。
學院始終堅持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發掘和建設民族醫藥特色學科,支持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積極發展相關學科;現有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4個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15個。其中,中藥學、中醫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中醫學、中藥學、製藥工程、針灸推拿學和中西醫臨床醫學為省級重點專業。學院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一級學科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設有中藥學院、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社科部、公共課程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學院等7個教學機構。
目前,學院有各類別各層次在校學生7000餘人。其中:在校本專科生3467人;碩士研究生283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3300餘人;留學生(含港澳生)和短期留學生近200人。
全院現有在職教職工1276人。其中:院本部591人,正高級職稱34人,副高級職稱111人;第一附屬醫院685人,正高級職稱20人,副高級職稱99人。
學院共有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全國名老中醫師帶徒指導老師13人;國家教育部醫藥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 人,享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雲南省名中醫、榮譽名中醫35人;雲南省教學名師2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後備人才1人;博士後生導師、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45人。
學院圖書館紙質藏書48萬餘冊;有15個實驗室(分設23個專門性教學實驗室),11個科研機構,2個生藥標本館——「滇南本草館」和「神農本草館」,1個民族醫藥展示室。中醫藥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雲南民族藥現代研究重點實驗室為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臨床技能綜合模擬實驗中心為雲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0年以來,學院承擔科研項目30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項,省部級項目43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等成果獎22項。《雲南中醫學院學報》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榮獲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特色獎,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榮獲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2005年,學院主辦了首屆傣醫藥國際學術會議。2006年,學院承辦了主題為「21世紀天然藥研究新思路」的中國科協第131次青年科學家論壇。2008年11月,學院主辦了主題為「加強研究生教育交流與合作、深化研究生教育創新」的第四屆「泛珠三角區域(9+2)高等中醫藥院校合作發展聯席會」。2008年12月,學院受邀加入由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領銜的中藥全球化聯盟。
學院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學歷教育資格和港澳台學生學歷教育資格,是雲南省第一家在境外開展專業教育的高校。招收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泰國、越南等10餘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學生。與西班牙、澳大利亞、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25所大學、醫療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教學、醫療和科研的交流與合作。
學院將繼續秉承「崇德和合、博學敦行」的校訓,凝全院之心,聚全院之智,舉全院之力,統一思想,齊心協力,以「立足邊疆,面向基層,培養適應多民族地區需要的中醫藥人才」為辦學特色,全面建設開放文明和諧校園;以優良的校園文化為載體,形成熱愛中醫中藥,熱愛學校,尊師愛生,奮發向上的良好校風,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保障邊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為建設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的民族文化強省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設施
學院
現有白塔、關上、呈貢三個校區,總面積851.78畝,建築面積共計25.84萬平方米。歷時三年建成的呈貢新校區一期工程,已於2008年9月1日建成並投入使用。
新校區位於下庄和雨花之間,地勢北高南低,為平地、緩坡相間地形,屬呈貢新城規劃中的雨花片區,毗鄰吳家營片區、烏龍片區和大漁片區,距昆明主市區約25里。按照能滿足10年內學院發展需求並預留將來發展用地的規劃原則進行建設,具體工程分兩期進行,總投資5.6億元,總建築面積26.1萬平方米。一期建設總建築面積約17.6萬平方米,滿足在校生6000人辦學規模,可研批覆項目總投資3.99億元,初設批准的投資規模4.94億元;截止2009年3月,測算預計投資額5.25億元。二期建設規劃建築面積約8.5萬平方米,投資約1.7億元,滿足新增在校生3000人發展規模。
呈貢校區在設計中緊扣中醫藥學科和學院的歷史與特點,充分汲納現代文明特徵,賦予高等教育功能,選取「秦磚漢瓦、漢唐風格、博士帽檐、天圓地方」的特徵作為建築設計元素,採用「柔、透、秀」的建築手法,通過「連廊、樓、亭、榭、景」銜接聯繫各建築單體,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應、整體協同的建築群。
在校園布局和文化特徵上,正大門的五行五色大地廣場與科技信息大樓內的陰陽太極圖處於學院大門中軸線,象徵著中醫藥傳統文化及理論的核心陰陽五行學說是學校學術發展的主體及歷史傳承;
綠化景觀頗具匠心,百草藥園裡種下了何首烏、板蘭根、半夏、藿香等中藥材;正在建設中的「名醫」大道將展示雲南名醫、名藥、名方;在校園人工湖中,建成葫蘆島,寓意著「懸壺濟世,大醫精誠」是中醫藥學家的醫德、醫風、醫業之精髓。
學院圖書館現有紙質藏書48萬餘冊,其中中文圖書(含古籍線裝書)42萬餘冊;外文圖書4166冊;中文過刊合訂本36154冊。外文過刊合訂本4896冊。按折合在校生5150人計,生均圖書90.9冊。其中古籍線裝圖書29811冊,有39種列為本館珍善本,如《徹滕八編》、《趙氏醫貫》等明清版本、台灣文淵閣版本《四庫全書》, 按《全國古籍善本書總目》分類表(即:經.史.子.集部分類)部編列、上架、供讀者使用。訂購紙質期刊1344種,其中生物醫藥期刊1071種;社科期刊273種;報紙115種。還有本地化電子圖書13萬餘冊:包庫使用電子圖書100萬冊。
雲南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為2900平方米,設置有中藥材標本館、生命科學館、民族醫藥館、校史館4個專題館,由美籍華人伍達觀捐贈80萬美元建設。博物館建築以青灰色為主色調,中庭開闊,布局空靈,頗具「漢唐風格」,與具有濃郁中醫藥文化氣息的校園相得益彰。
整個校園力求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藥科學內涵相融合,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相統一,立足現代與面向未來相統一,建築風格與人文精神相統一,辦學功能與育人環境相統一;具有現代大學校區的功能特質,又成為呈貢新城建設的一個靚麗景觀。
歷史沿革
★前身
昆明中醫進修班
1951年秋,我國正處於國名經濟恢復期,為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為各族人民的衛生保健服務,經中共雲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員會批准,由昆明市衛生局舉辦昆明中醫進修班。當時教師全是兼職,僅有3個行政管理幹部、3個炊事員和1個勤雜工。
昆明中醫進修學校
1953年3月,昆明中醫進修班發展為昆明中醫進修學校,校址位於昆明市景星街原110號,學校僅有學生89人。1955年3月劃歸省衛生廳領導,校址遷至昆明市三合營原13號,顏義泉同志擔任校長,周枕雲,戴麗三任副校長。1957年1月又遷至昆明西郊高蹺,學校在昆明中醫進修班的基礎上增設了「中醫師資班」、「針灸師資訓練班」、「中藥調劑班」、「麻風防治幹部訓練班」和「衛生幹部文化班」。
雲南省中醫學校
1958年7月10日,昆明進修學校發展為雲南省中醫學校,校址遷至昆明市平政街41號。學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畢業生,開辦四年制中醫專班。同時又開辦「保育訓練班」和兩年制「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在校生總數達630人。校長由王多海擔任,後改換成吳佩衡(原副校長)。學校當時成立了由校內外學術經驗豐富的名老中醫16人組成的中醫研修班教研組,著名中醫戴麗三任組長,著名中醫吳佩衡、姚貞白任副組長,指導中醫研修班的教學工作。
★創建
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為促進全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些列工作部署,要求要大力開辦中醫藥高等院校。同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成立了全國第一批高等中醫藥院校。1959年11月,衛生部在山西省稷山縣召開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為落實稷山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雲南省衛生廳於1960年2月召開雲南省衛生工作會議,會議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在雲南省衛生學校的基礎上組建雲南中醫學院,並正式報請中共雲南省委員會審定。1960年4月,省委根據衛生廳報告作出決定:在雲南省衛生學校的基礎上成立雲南中醫學院。
1960年5月4日啟用雲南中醫學院印章。5月26日,雲南省人民委員會任命著名中醫吳佩衡為雲南中醫學院首任院長,自此雲南省唯一的一所高等中醫藥院校繼全國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院校之後在昆明誕生。9月1日,學院舉行建校後第一次開學典禮。因此,9月1日便成為學院校慶紀念日。
★發展
1962年,由於國家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省主管部門向省委建議停辦雲南中醫學院。1962年4月,周總理來雲南視察工作期間,在昆明黑龍潭組織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工作座談會時,得知雲南中醫學院面臨停辦的情況後,作出重要指示:「雲南中醫學院還是要辦下去」。因此,學院才得以保留下來。
1964年2月,學院遷址於白塔路6號,原昆明第一衛生學校校址,新校區佔地30畝。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和全國其他高校一樣,遭到嚴重的摧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文革」後期,師生員工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努力工作,
教學、醫療、科研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971年至1976年共畢業三年制中醫專業學生630。
1986年,省、市人民政府同意雲南中醫學院征地擴建。1987年9月12日,學院徵得昆明市官渡區關上鎮雙橋鄉水田109畝(實用面積可達96畝)。
1992年2月中藥系由白塔校區搬到關上校區辦學,標誌著關上新校區的正式啟用。
1997年通過競標,學院承擔了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藥草園的建設工作。藥草園是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設建的六大專題園之一,為世界博覽會之首創。佔地面積11,000餘平方米,由室外展園和室內展區兩部分組成。其中學院承擔了園內種植布展的設計施工及管理。
1997年學院黨政機關全部搬到關上校區辦公,關上校區為校本部。
1999年,學院承建的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藥草園,得到江澤民總書記、李嵐清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並榮獲「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貢獻獎。
隨著中醫藥人才培養規模的快速發展,學院現有的白塔、關上兩個校區(總用地面積僅為140畝)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辦學用地嚴重不足成為制約學院辦學及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自2000年底以來,學院致力於異地擴建工作,先後考察了福保、小倉村等多處選址。
2005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學院被列為首批遷建進入昆明呈貢新城的高校。依靠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得到雲南省、昆明市各有關部門的協調與幫助,經過全院師生員工團結努力,學院在新城雨花片區征地823.17畝建設呈貢新校區。
2006年9月1日,學院在呈貢新城校區舉行了隆重奠基儀式,標誌著學院新城校區建設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2007年12月,學院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站上了在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在西部第一方陣的行列。
2008年9月1日,呈貢新校區一期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批1750餘名師生正式入駐新校區。
2008年12月,學院受邀加入由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領銜的中藥全球化聯盟。
2009年3月1日,學院院本部全日制本專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3000餘人及教職員工近600人正式入駐呈貢新校區,實現了院本部整體成建制地遷駐呈貢校區辦學。
2009年6月12日,雲南省首屆大學生中醫藥文化節開幕式暨祭拜蘭茂儀式」在學院五色大地廣場隆重舉行。
2009年7月21日-24日,中國與韓國第十一次中韓傳統醫藥協調委員會在昆明舉行。經過商談,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與韓國保健福祉家庭部次官(副部長)劉永學簽署了《第十一次中韓傳統醫藥協調委員會會議備忘錄》。該備忘錄明確:「開展傳統醫學公立教育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確定中國雲南中醫學院及韓國釜山大學韓醫學專門大學院為對口合作夥伴」。
2010年5月,省委對學院黨政領導班子主要負責同志職務進行了調整。免去郭玉鑒同志雲南中醫學院黨委委員、書記職務,調任省教育廳巡視員,免去李慶生同志雲南中醫學院黨委委員、副書記、院長職務,調任昆明醫學院副院長(正院級)。省委同時任命楊建軍同志為雲南中醫學院黨委書記,李瑪琳同志免去昆明醫學院副院長職務,調任雲南中醫學院院長。
附屬醫院
學院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7所教學醫院,30所實習醫院,10個西醫臨床教學基地,21個長期的藥學類實習基地。附屬醫院分別是雲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中醫醫院、雲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籌)、雲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昆明市中醫醫院、雲南中醫學院第四附屬醫院玉溪市中醫醫院、雲南中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楚雄州中醫院雲南省彝醫醫院、雲南中醫學院第六附屬醫院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醫醫院。其中,第一附屬醫院是雲南省唯一省級中醫醫院,是由省內90家州、市、縣中醫院組成的雲南省中醫醫療集團的總醫院;第三附屬醫院是全國示範中醫醫院;第五附屬醫院是全國唯一的彝醫醫院;第六附屬醫院是全國唯一的傣醫醫院。
雲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征地120畝隨學院一同入駐呈貢大學城,將建設成為現代新昆明呈貢新區一流的,集教學、醫療服務、預防、保健、康復、科學研究、保健養生等功能於一體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校徽校訓
★校徽
釋義:
(一)校徽取「Y」(雲南)、「中」和「Y」(醫)為設計基本元素,詮釋「雲南中醫學院」。
(二)圖形中展開的書本及由書本延伸的浪花造型,象徵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又體現學院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神聖使命和優良傳統。
(三)校徽圖形似一隻奮飛的孔雀造型,代表「雲南」特色,展現學院勇於探索、銳意進取、積極開創美好未來的氣勢,也象徵著學子放飛理想的翅膀、探索真知、立志成才、奉獻社會的進取精神。
(四)圓形背景描繪成地球形態,寓意學院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致力於弘揚中華中醫文化,造福人類。
(五)校徽以藍色、綠色為主色調,象徵中醫藥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旺盛的生命力,也預示著學院充滿希望的美好前景。
(六)「1960」代表雲南中醫學院成立於1960年。
★校訓
〓崇德和合 博學敦行〓
(一)辭源
1.「崇德」
出自《論語.顏淵第十二》:「主忠信,徙義,崇德。」《河南程氏粹語.論道篇》亦云:「一德立而百善從之。」中醫之源《易經.繫辭下》說:「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強調以「精義」安身,是為崇德。崇德,意為推崇高尚的品德;也指大德,最高品位的品德。
2.「和合」
最早出自《國語.鄭語》:「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管子》將和合併舉連用:「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習。」《呂氏春秋》也說「天地和合,生之大經也」;《墨子.尚同中》:「內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離散之心,不能相和合?」《神農本草經》說:「凡此七情和合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良者,勿用相惡相反者」。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中有:「陰陽和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和合」,詞意為和睦同心。「和」指和諧、和睦、和平等,「合」,指聯合、結合、合作、合力等,「和合」聯用,強調協調、團結、融通、凝聚的含義。「和合」是我國獨特的文化理念,稱之為「和合精神」或「和合文化」。包含:和順之道。強調人與自然關係(「天人合一」)、人際關係(「和為貴」)的和諧以及個體內外部和諧(「內和外順」)的統一;生生之道。和合是發展之母,創造之源(「萬物各得其和而生」);活力之道。和合的本質在於統一多種因素的差異與協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醫學與「和合」思想關係也非常密切,也正是在「和合」思想的影響下,中醫藥理論得以發明、發展及完善。從陰陽、五行的理論模型到「天人和合」、「形神統一」、「陰平陽秘」、「謹調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等理論觀點,處處體現著「和合思想」的精髓。中醫在辨證施治過程中,同樣非常重視「和合」,診斷上整體把握,觀其陰陽之盛衰、邪正之消長;治療上,整體調理,以平為期。
3.「博學」
博學:源於孔子《禮記.學記》:「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論語.子張》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庸》亦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意為通過刻苦學習和實踐,從而獲得廣博的知識。傳統中醫藥文化同樣高度重視「博學」,要求要「博採眾方」、「博極醫源」。
4.「敦行」
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逸周書.小明武》:「敦行王法,濟用金鼓。」明歸有光《平和李氏家規序》:「君從晉江蔡介夫先生受學,敦行古道。」清錢泳《履園叢話.科第.種德》:「好學能文,敦行不怠。」
意為知行合一,勤勉踐行。即不但要志存高遠,還要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展現自己的知識與品格,強調實際的能力、實踐的作風和對道德的踐履。中醫強調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驗證和積累有效經驗,與中醫藥的繼承和創新必須堅持以臨床實踐為核心的要求相呼應。
(二)釋義
「崇德和合,博學敦行」,全句意思是推崇高尚品格,追求團結和諧;具有廣博知識,勤勉加以踐行。
八字校訓既各自獨立成意,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繫,渾然一體,涵蓋了學院教育思想、辦學特色、治學精神、品格修養等各個方面的要求。
歷任領導
書記 | 時間 | 院長 | 時間 |
王奇 | 1960.12-1968.11 | 吳佩衡 | 1960.05-1971.04 |
軍、工宣隊 | 1968.12-1974.05 |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秦統興 | 1975.07-1978.06 | 秦統興 | 1975.07-1978.06 |
唐惠先 | 1978.06-1982.01 | 唐惠先 | 1978.06-1982.04 |
歐陽平關 | 1982.01-1983.11 | 戴慧芬 | 1982.04-1987.02 |
畢婉 | 1983.12-1987.11 | ||
王良 | 1987.02-1988.05 | 宣明盛 | 1987.03-1991.03 |
肖瑞崇 | 1988.06-1991.08 | ||
王子蔭 | 1991.09-1993.03 | 肖瑞崇 | 1991.09-1995.05 |
高廣 | 1993.03-1996.05 | ☆空缺 | 1995.06-2000.10 |
陳恩科 | 1996.05-2000.10 | ||
郭玉鑒 | 2000.10-2010.04 | 李慶生 | 2000.10-2010.04 |
楊建軍 | 2010.04- | 李瑪琳 | 2010.04- |
定位展望
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思想觀念更新為先導,以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核心。抓住全國高等教育大發展,中醫藥走向世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我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加快發展以天然藥物為主的現代醫藥產業的大好機遇,以中醫藥為主體,發掘和發展民族醫藥,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建設集教學、科研、醫療、工商貿、社區服務為一體,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充滿生機的開放式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立足國內,服務雲南,面向世界,將學院建設成為具有特色和優勢,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中醫藥大學。
公交路線
城區←→呈貢校區
170路專線:菊花村(起始站)、菊花村(去)、織布營、金世紀摩配城、子君村(彩雲北路)、新螺螄灣公交樞紐站、小王家營、洛龍村、彩雲南路(春融街口)、彩雲南路(朝雲街口)、彩雲南路(誼康北路口)、彩雲南路(三鋁路口)、聚賢街西、春融西路(醫學院)、雨花路口、雨花路、雨花路(中醫學院)(終到站)
營運時間︰ 周一至周六:7:00—19:00;周日:7:00—19:30;票價:每人次2元
|
關於「雲南中醫學院」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