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透析療法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腎臟疾病 >> 透析療法 |
臨床營養學 |
|
透析療法是根據半透膜的「膜平衡」原理,使用一定濃度的電解質和葡萄糖組成的透析液和血液中積累的代謝產物、水及電解質進行滲透交換,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29.8.1 血液透析及其飲食
血液透析又稱人工腎。Abel等於1913年進行運動實驗,1942年Kolff及Berk開始用於臨床,直到1950年才廣泛應用於急性腎功能衰竭,1960年以後使用於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現血液透析技術已日臻完善,國內許多醫院已開展應用,目前使用透析器有平板型、盤管型,臨床上大多採用中空纖維透型析器。
血液透析器是利用透析膜二側血液和透析液內溶質的濃度差進行擴散交換,使患者血液中的代謝產物及其他尿毒物質通過透析膜進入透析液而被排出體外,同時利用膜二側的壓力差移除水分。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藥物中毒等都可藉助人工腎治療。
飲食治療:應用血液透析使病人病情得到改善,但要丟失某些營養素,如水溶性維生素、胺基酸等,因此在飲食治療上應考慮以下幾點。
(1)通過透析後症状改善,患者食慾增加,血尿素氮下降,因此可進食正常飲食,此時給予的蛋白質及熱量可較正常略高以補足尿毒症時蛋白質及熱量供應的不足,可根據病人營養情況及血漿蛋白濃度,肌肉萎縮程度決定進食量。
(2)胺基酸及多肽類物質可通過透析膜丟失,每次透析可喪失2~3.5g蛋白質。Giordano報導每小時透析可喪失胺基酸3g。因此飲食中蛋白質應適當增加,否則將引起或加重低蛋白血症,落營養不良及浮腫等。Schaeffer等曾報導透析病人進食蛋白質0.97g.kg-1尚有蛋白質營養不良發現。為維持氮平衡,透析病人每日應供給蛋白質1.0g.kg-1或略為超過1.0g以上。在飲食中可供給牛奶500ml左右,雞蛋2隻,並結合病人口味適當加食其他魚、肉等動物蛋白。
(3)給予少油低膽固醇飲食,以免或加重動脈硬化。透析者常有高脂血症,因此應適當控制飲食中脂肪及膽固醇量。
(4)患者貧血程度在透析後可隨全身各系統代謝的好轉而改善,但慢性血透每年失血量在2.5~4.6L,因此飲食中還應補充富含鐵質及維生素C的食物。
(5)透析病人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較高,在飲食中除增加優質蛋白提高營養外,還需注意給予軟飯菜,以減少對胃腸道的機械性刺激。如潰瘍合併出血,必要時可短期禁食,以後可按出血好轉的程度,分別給以牛奶飲食、流質、少渣半流質、少渣軟飯菜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6)飲食中應注意鈣、磷鈉、鉀等無機鹽的調節,必要時可輔以藥物,如一般血磷常增高,適量用氫氧化鋁降低磷的吸收。
(7)通過透析有大理水溶性維生素丟失,應給予補充足量的維生素B族及C。
(8)根據血壓、心血管情況及水腫程度給予少鹽、無鹽或低鈉飲食。
(9)控制進水量,包括嚴格記錄進食食物的含水量。血透一次除水一般為2.5kg。一般每周透析2~3次,因此若病人每日進水過多(如以米飯、稀粥為主食時)易產生浮腫,並另劇心血管負擔。
29.8.2 腹膜透析及其飲食
Ganter在1923年首先採用腹膜透析治療尿毒症,但限於當時條件,到50年代才廣泛地應用於臨床急救,近年來腹膜透析才應用於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其原理是以配製的電解質和葡萄糖組成的透析液輸入腹腔,在腹膜兩邊的物質按其濃度梯度相互擴散,使體內積累的代謝產物通過透析液而排出,但要移除水分,透析液必需高滲,因此透析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腹膜透析的適應症基本上同血液透析。
飲食治療:腹膜透析的飲食治療可按血液透析原則,一般一個透析日的透析過程中蛋白質喪失平均為1g.L-1,若進行連續臥床透析每日喪失蛋白質約10g左右,若有腹腔感染或透析液中葡萄糖濃度提高,則蛋白質丟失更多,可達10~30g.d-1,在漏出的蛋白中,主要是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並有胺基酸的喪失,因此需供給足量的蛋白質,每日供給蛋白質1.2~1.4g.kg-1。此外對糖尿病性腎病患者,除在透析液中加胰島素預防血糖過高外,尚要按糖尿病飲食原則處理。
腎結石及其飲食 | 腎臟疾病章節參考文獻 |
關於「營養學/透析療法」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