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維生素缺乏與貧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營養性貧血 >> 維生素缺乏與貧血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17.4.1 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缺乏時,葉酸在體內還原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氫葉酸受阻。葉酸能代替維生素C參與酪氨酸代謝,維生素C缺乏時,葉酸需要量增加。由於以上兩方面的原因,維生素C缺乏可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C缺乏引起貧血另一原因為出血

17.4.2 維生素E缺乏

維生素E缺乏多發生在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尤其在出生體重低於1500g者易見。

其原因有攝入不足,吸收不良,運轉維生素E脂蛋白量降低,生長發育迅速時,維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食物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飲食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增加,可增加紅細胞膜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

維生素E為抗氧化劑,有防止紅細胞膜上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的作用。維生素E缺乏時,紅細胞膜上脂質易被氧化,尤其在遇到過氧化氫巴比妥酸、維生素K及低出生體重兒服用較大量鐵劑以預防缺鐵性貧血時。

本症常發生在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尤其是人工餵養者,於生後6~10周出現維生素E缺乏症候群症状包括不安寧、驚醒、浮腫、輕度溶血等。血紅蛋白可低至70~90g.L-1,紅細胞大小不均,異形,破碎細胞,偶有球形,血小板常增多,過氧化氫試驗呈陽性,維生素E測定常〈10μmol.L-1。

正常嬰兒維生素E的需要量各人報導並不一致。用乳類餵養者為0.4 mg.d-1,用其他食物餵養者為1.5mg.d –1。

早產兒的維生素E含量明顯低於足月兒,至生後2~3個月後,早產兒腸道吸收的量於達到足月兒水平,維生素E含量才升高。由於維生素E缺乏而引起的嚴重貧血並不常見,但為了盡量減少此病的發生,對低出生體重兒應給予維生素E以作預防,劑量為15~25mg.d-1,出生體重低於1000g者增加到50mg.d –1,可使維生素E維持到正常水平。有胰腺囊性纖維化和慢性脂肪吸收不良的患兒,應增加到100mg.d –1肌注比口服效果好。肌注為隔日一次,共用2~3次。

17.4.3 其他維生素缺乏與貧血

其他維生素缺乏也可引起貧血,如維生素A、B2缺乏。另有原因不明的維生素B1反應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6參與δ-ALA合成酶的代謝,缺乏時血紅素合成發生障礙,出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極少見。另一種維生素B6反應性貧血(小細胞性低色素性),能被大劑量維生素B6所糾正,其發病機理可能為粒線體內鐵的利用障礙,血紅素離開粒線體時需要維生素B6的作用。尼克酸缺乏時(由於腹瀉等)可引起貧血。

32 微量元素、礦物質與貧血 |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與貧血 32
關於「營養學/維生素缺乏與貧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