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肢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自汗肢冷是指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並且四肢冰冷。自汗: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現。

目錄

自汗肢冷的原因

由久病重病陽氣過耗不能斂陰、衛外不固所致或外感溫熱病的後期,患者氣陰大傷,氣不攝津,衛陽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

自汗肢冷的診斷

面色蒼白體溫驟降,四肢厥冷,兩目無神,脈微細欲。

自汗肢冷的鑒別診斷

(1)氣虛自汗

臨床表現為汗出,或惡風,動則加重,或勞累後加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是由衛氣虛弱,不能固表,腠理開泄,營陰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見於表虛之人或表虛之人受風寒

(2)陽虛自汗

臨床表現為自汗,汗出清冷,畏寒,或形寒惡風,乏力,易於感冒,多見於久病或吐瀉後的患者。陽虛自汗既有乏力等氣虛的表現,又有怕冷陽虛症状張仲景傷寒論》提出了陽虛漏汗的證治,「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曲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陽虛漏汗亦屬於陽虛自汗。

(3)亡陽自汗

大汗出、氣息微弱為氣衰自汗,為氣虛甚所致,進一步發展可見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多見於陽氣暴脫、生命垂危的患者,由久病重病陽氣過耗不能斂陰、衛外不固所致。治療應採用回陽救逆固表法。

(4)氣陰大傷之脫汗

臨床見汗出如油,氣喘不休,體溫驟降,四肢厥冷,但欲寐,兩目無神,脈微細欲絕等症状。多見於外感溫熱病的後期,患者氣陰大傷,氣不攝津,衛陽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

(5)血虛自汗

婦女產後,或大出血的患者,若見汗出,動則加重,惡風,氣短,懶言,倦怠乏力,脈弱等臨床表現,是因產傷血或大出血,氣隨血脫,衛陽不固,腠理不實而致自汗。

(6)氣陰兩虛自汗

患者多久咳不愈,肺氣耗散,肺陰虧損,脈虛數,每於咳甚則氣喘自汗。

(7)氣虛濕郁自汗

面色蒼白、體溫驟降,四肢厥冷,兩目無神,脈微細欲。

自汗肢冷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食療方法

1.黑大豆15克,浮麥30克,烏梅3克,煎服。

2.玉米芯60克,孩子參30克,煎服。

3.金雀根60克,麥麥天30克(布包),野毛豆30克,煎汁去渣瘦豬肉食連服數天,適用於病後自汗

嬰兒自汗中醫食療法

1.黃芪生魚湯:本湯健脾益氣,收斂固液,用於氣虛表虛陰虛

黃芪10~15克、茯苓10~15克、紅蘿卜60~100克、生魚200克(微煎),煲湯。

2.糯根烏豆湯:本湯固表養血,用於虛症自汗。

糯稻根60克(洗淨)、黑豆30克、煲水代茶。

參看

關於「自汗肢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