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學/胎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胚胎學》 >> 人體胚胎學總論 >> 胎膜和胎盤 >> 胎膜
胚胎學

胚胎學目錄

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絨毛膜羊膜卵黃囊尿囊臍帶(圖20-12)。

胎膜與胚胎


圖20-12 胎膜與胚胎

1.絨毛膜 絨毛膜(chorion)由滋養層和襯於其內面的胚外中胚層組成。植入完成後,滋養層已分化合體滋養層細胞滋養層兩層,繼之細胞滋養層的細胞局部增殖,形成許多伸入合體滋養層內的隆起,這時,表面有許多突起的滋養層和內面的胚外中胚層合稱為絨毛膜。絨毛膜包在胚胎及其它附屬結構的最外面,直接與子宮培膜接觸,膜的外表有大量絨毛(villi)。絨毛的發育使絨毛膜與子宮蛻膜接觸面增大,利於胚胎與母體間的物質交換。第2周末的絨毛僅由外表的合體滋養層和內部的細胞滋養層構成,稱初級絨毛干。第3周時,胚外中胚層逐漸伸入絨毛干內,改稱次級絨毛干。此後,絨毛干內的間充質分化為結締組織血管,形成三級絨毛干。絨毛干進而發出分支,形成許多細小的絨毛。同時,絨毛干末端的細胞滋養層細胞增殖,穿出合體滋養層。伸抵蛻膜組織,將絨毛干固著於蛻膜上。這些穿出的細胞滋養層細胞還沿蛻膜擴展,彼此連接,形成一層細胞滋養層殼,使絨毛膜與子宮蛻膜牢固連接(圖20-13)。絨毛干之間的間隙,稱絨毛間隙(intervillous space)。絨毛間隙內充以從子宮螺旋動脈來的母體血。胚胎藉絨毛汲取母血中的營養物質並排出代謝產物。

絨毛乾的分化發育


圖20-13 絨毛乾的分化發育

上圖為絨毛干縱斷面,下圖為絨毛干橫斷面

(1)初級絨毛干 (2)次級絨毛干 (3)三級絨毛干

胚胎早期,整個絨毛膜表面的絨毛均勻分布。之後,由於包蛻膜側的血供匱乏,絨毛逐漸退化、消失,形成表面無絨毛的平滑絨毛膜(smooth chorion)。基蛻膜側血供充足,該處絨毛反覆分支,生長茂密,稱叢密絨毛膜(villous chorion)(圖20-12),它與基蛻膜組成胎盤。叢密絨毛膜內的血管通過臍帶與胚體內的血管連通。此後,隨著胎的發育增長及羊膜腔的不斷擴大,羊膜、平滑絨毛膜和包蛻膜進上步凸向子宮腔,最終與壁蛻膜癒合,子宮腔逐漸消失(圖20-14)。

胎膜、蛻膜與胎盤


圖20-14 胎膜、蛻膜與胎盤

絨毛膜為早期胚胎髮育提供和氧氣,從密絨毛膜參與組成胎盤。在絨毛膜發育過程中,若血管未通連,胚胎可因缺乏營養而發育遲緩或死亡。若絨毛膜發生病變,如滋養層細胞過度增生、絨毛內結締組織變性水腫水泡狀胎塊)、滋養層細胞癌變絨毛膜上皮癌)等,不僅嚴重影響胚胎的發育,還危及母體健康。

2.羊膜 羊膜(amnion)為半透明薄膜,羊膜腔內充滿羊水(amniotic fluid),胚胎在羊水中生長發育(圖20-12,20-14)。羊膜最初附著於胚盤的邊緣,隨著胚體形成、羊膜腔擴大和胚體凸入羊膜腔內,羊膜遂在胚胎的腹側包裹在體蒂表面,形成原始臍帶。羊膜腔的擴大逐漸使羊膜與絨毛膜相貼,胚外體腔消失。羊水呈弱鹼性,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和一些胎兒的代謝產物。羊水主要由羊膜不斷分泌產生,又不斷地被羊膜吸收和被胎兒吞飲,故羊水是不斷更新的。羊膜和羊水在胚胎髮育中起重要的保護作用,如胚胎在羊水中可較自由的活動,有利於骨骼肌的正常發育,並防止胚胎局部粘連或受外力的壓迫與震蕩。臨產時,羊水還具擴張宮頸沖洗產道的作用。隨著胚胎的長大,羊水也相應增多,分娩時約有1000~1500ml。羊水過少(500ml以下),易發生羊膜與胎兒粘連。影響正常發育,羊水過多(2000ml以上),也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羊水含量不正常,還與某些先天性畸形有關,如胎兒無腎或尿道閉鎖可致羊水過少,胎兒消化道閉鎖或神經管封閉不全可致羊水過多,穿刺抽取羊水,進行細胞染色體檢查或測定羊水中某些物質的含量,可以早期診斷某些先天性異常。

3.卵黃囊 卵黃囊(yolk sac)位於原始消化管腹側(圖20-11,20-12)。鳥類胚胎的卵黃很發達,囊內貯有大量卵黃,為胚胎髮育提供營養。人胚胎的卵黃囊內沒有卵黃,卵黃囊不發達,它的出現也是種系發生和進化的反映。人胚胎卵黃囊被包入臍帶後,與原始消化管相連的卵黃蒂於第6周閉鎖,卵黃囊也逐漸退化,但人類的造血幹細胞和原始生殖細胞卻分別來自卵黃囊的胚外中胚層和內胚層

4.尿囊 尿囊(allantois)是從卵黃囊尾側向體蒂內伸出的一個盲管,隨著胚體的形成而開口於原始消化管尾段的腹側,即與後來的膀胱通連。尿囊閉鎖後形成膀胱至臍的臍正中韌帶。鳥類胚胎的尿囊發達,具氣體交換和儲存代謝廢物的功能。人胚胎的氣體交換和廢物排泄由胎盤完成,尿囊僅為遺跡性器官,但其壁的胚外中胚層形成臍血管。

5.臍帶 臍帶(umbilical cord)是連於胚胎臍部與胎盤間的索狀結構。臍帶外被羊膜,內含體蒂分化的粘液性結締組織。結締組織內除有閉鎖的卵黃蒂和尿囊外,還有臍動脈臍靜脈。臍血管的一端與胚胎血管相連。另一端與胎盤絨毛血管續連。臍動脈有兩條,將胚胎血液運送至胎盤絨毛內,在此,絨毛毛細血管內的胚胎血與絨毛間隙內的母血進行物質交換。臍靜脈僅有一條,將胎盤絨毛彙集的血液送回胚胎。胎兒出生時,臍帶長40~60cm ,粗1.5~2cm,透過臍帶表面的羊膜,可見內部盤曲纏繞的臍血管。臍帶過短,胎兒娩出時易引起胎盤過早剝離,造成出血過多;臍帶過長,易纏繞胎兒肢體或頸部,可致局部發育不良,甚致胎兒窒息死亡。

參看

32 胎膜和胎盤 | 胎盤 32
關於「胚胎學/胎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