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燥脈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皮膚乾燥是指皮膚缺乏水分令人感覺不適的現象。其症状主要為皮膚發緊、個別部位乾燥脫皮、洗澡過後全身發癢。年齡增長、氣候變化、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洗澡水過熱、洗滌用品鹼性強等都是導致皮膚乾燥的重要原因。

脈搏弱是因為心臟膨壓不夠,這主要還是因為心肌不夠強壯,體質虛弱,小型性心臟等等。心臟動力不足,自然供血不足了。不排除本身血量不足,都是一種虛弱的表現。

目錄

膚燥脈微的原因

因季節變化,缺水和貧血等原因,使得皮膚變厚、變粗糙。在臨床皮膚含水量測試中,正常表皮含水量應是25%,但如今都市女性肌膚含水量已降至15%左右。這裡指的是貧血。

心肌不夠強壯,體質虛弱。心臟是「血泵」,心臟動力不足,自然供血不足。

膚燥脈微的診斷

(1)整張臉感到緊繃。

(2)用手掌輕觸時,沒有濕潤感。

(3)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呈現出乾巴巴的狀態。

(4)有的部位有乾燥脫皮現象。

(5)洗澡過後有發癢的感覺。

血壓時心跳音非常小,血壓低。

膚燥脈微的鑒別診斷

皮膚乾燥

乾燥誘因一:空調

雖然立秋了,但艷陽高照時的氣溫一點也不比夏天時低。空調的冷風會使室內的空氣變得乾燥,而外界濕度沒有夏天那麼大,皮膚的一部分水分就會被奪走,如果置之不理,很容易出現細小的皺紋

乾燥誘因二:紫外線

隨著天氣晴朗起來,日照中的紫外線沒有厚厚的雲層遮擋,也會來找皮膚的麻煩。

乾燥誘因三:過度洗浴

夏季溫度高,人們都喜歡一天洗一兩個澡,有的人甚至更多。

氣候變化後,皮膚分泌的汗液和油脂會逐漸減少,洗澡次數過多容易把自動脫落的角質層和汗液混合的皮垢洗掉,減少了這些物質對皮膚的保護,細胞內的水分更容易蒸發,皮膚出現乾燥現象。

乾燥誘因四:夏季保養品

夏天用的保養品強調的都是清爽,可這些保養品到夏末秋初就有點「不合時宜」了,保濕、鎖水的能力明顯達不到要求,所以最好開始使用一些保濕護膚品,減少水分的散失。

(1)整張臉感到緊繃。

(2)用手掌輕觸時,沒有濕潤感。

(3)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呈現出乾巴巴的狀態。

(4)有的部位有乾燥脫皮現象。

(5)洗澡過後有發癢的感覺。

脈微:

1、貧血:貧血會導致乏力低熱、身體虛弱、脈搏加速頭暈指甲、嘴唇及眼皮蒼白、煩躁憂鬱、昏昏欲睡、嘴痛、婦女停經。慢慢形成的貧血症其最初症状包括沒有食慾、頭痛便秘、煩躁及很難集中注意力。它一般起因於急慢性失血紅細胞生成不足,如缺鐵、維生素B12葉酸蛋白質等,使用藥物、荷爾蒙病變、外科手術、病菌、胃潰瘍痔瘡憩室病、經血過多、多次懷孕、肝受損、甲狀腺毛病、風濕性關節炎骨髓疾病、放射照射及飲食缺乏症等都是造成貧血的可能原因;而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紅細胞破壞過多也是造成貧血的原因之一。

2、感染:病史和症状能給不明原因發熱提供重要線索,旅遊,接觸過某種物品或動物等信息也很重要。例如美國某些地區是球孢子菌病和組織漿胞菌病地方性流行區域,傷寒可能有飲用不潔水的病史,布氏菌病有在肉類加工廠工作史等。

3、甲亢:臨床上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功能增強,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或因甲狀腺激素(T3、T4)在血液中水平增高所導致的機體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多系統的一系列高代謝症候群以及高興奮症状和眼部症状。

(1)整張臉感到緊繃。

(2)用手掌輕觸時,沒有濕潤感。

(3)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呈現出乾巴巴的狀態。

(4)有的部位有乾燥脫皮現象。

(5)洗澡過後有發癢的感覺。

血壓時心跳音非常小,血壓低。

膚燥脈微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飲食上面下工夫

要想有水嫩肌膚,首先要從飲食上下工夫,多喝水質好的溫涼開水。

現代人為求方便而吃的很多脫水加工的精緻食物會直接影響水分的吸收,使身體慢慢處於缺水狀態,皮膚失去光澤,要少吃辛辣食品、牛羊肉和蔥、蒜等刺激性的食物。西紅柿可以健胃消食,抗衰老;胡蘿卜可以減輕皮膚乾燥

二、外在工夫不可省

另外,外在工夫也很重要,像用空調所引起的皮膚失水,可以用噴霧式礦泉水來補充水分,之後再用潤膚品鎖住噴上的水分。

三、水嫩肌膚洗出來

到了秋天,首先要改變洗浴的習慣,含涼性物質的浴液暫時收起來,把滋潤的浴液拿出來。不要用鹼性大的肥皂,否則皮膚容易乾燥脫屑

試試用橄欖油做護膚品。橄欖油中的維生素A、D、E對皮膚乾燥過敏有不錯的療效。用方糖潤膚是老一代人的「秘方」,把一塊糖溶在一盆熱水裡然後擦身,護膚效果非常好。

心臟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好象一台血泵,不停地收縮與舒張,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通過到醫院檢查,針對不同病因治療,排除各種病因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保護心臟:

1、經常鍛煉,增強心臟收縮力。

2、不吸煙。

3、低脂飲食,控制體重,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

4、心情愉快,睡眠充足,勞逸結合。

參看

關於「膚燥脈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