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肺呼吸部
醫學電子書 >> 《組織學》 >> 呼吸系統 >> 肺 >> 肺呼吸部 |
組織學 |
|
1.呼吸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respiratory bronchiole)是終末細支氣管的分支,每個終末細支氣管分出2支或2支以上呼吸細支氣管。它是肺導氣部和呼吸部之間的過渡性管道,管壁結構與終末細支氣管相似。上皮為單層立方,也有纖毛細胞和分泌細胞;上皮下結締組織內有少量環行平滑肌。呼吸細支氣管不同於終末細支氣管的是管壁上有肺泡相接,在肺泡開口處,單層立方上皮移行為肺泡的單層扁平上皮(圖14-7,14-10)。從呼吸細支氣管開始具有氣體交換功能。
2.肺泡管 肺泡管(alveolar duct)是呼吸細支氣管的分支,每個呼吸細支氣管分支形成2~3個或更多個肺泡管。它是由許多肺泡組成,故其自身的管壁結構很少,僅存在於相鄰肺泡開口之間,此處常膨大突入管腔,表面為單層立方或扁平上皮,上皮下為薄層結締組織和少量平滑肌,肌纖維環行圍繞於肺泡開口處,故在切片中可見相鄰肺泡之間的隔(肺泡隔)末端呈結節狀膨大(圖14-7,14-10)。
圖14-10 人肺示呼吸部 HE ×400
RB呼吸細支氣管 AD肺泡管 AS肺泡囊 AI肺泡
3.肺泡囊 肺泡囊(alveolar sac)與肺泡管連續,,每個肺泡管分支形成2~3個肺泡囊。它的結構與肺泡管相似,也由許多肺泡圍成,故肺泡囊是許多肺泡共同開口而成的囊腔。肺泡囊的相鄰肺泡之間為薄層結締組織隔(肺泡隔),在肺泡開口處無環行平滑肌,故在切片中的肺泡隔末端無結節狀膨大(圖14-7,14-10)。
4.肺泡 肺泡(pulmonary alveoli)是支氣管樹的終末部分,是構成肺的主要結構。肺泡為半球形小囊,開口於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或肺泡囊,是肺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泡壁很薄,表面覆以單層肺泡上皮,有基膜。相鄰肺泡緊密相貼,僅隔以薄層結締組織,稱肺泡隔(圖14-11)。成人每側肺約有3億~4億個肺泡,總面積70~80m2。
(1)肺泡上皮:由Ⅰ型和Ⅱ型兩種細胞組成(圖14-11)。
圖14-11 肺泡與肺泡隔
Ⅰ型肺泡細胞(type Ⅰalveolar cell):細胞扁平,表面較光滑,含核部分略厚,其他部分很薄,厚約0.2μm,光鏡下難辨認,電鏡下清晰(圖14-11,14-12)。Ⅰ型細胞數量較Ⅱ型細胞少,但寬大而扁薄,覆蓋肺泡表面的絕大部分,參與構成氣血屏障。相鄰Ⅰ型細胞之間或Ⅰ型與Ⅱ型細胞之間有緊密連接。胞質內細胞器甚少,但吞飲小泡甚多,細胞以吞飲方式吞入吸入空氣中的微小塵粒和上皮表面的表面活性物質,轉運至間質內經淋巴轉運和消除。Ⅰ型細胞無增殖能力,損傷後由Ⅱ型細胞增殖分化補充。
圖14-12 猴肺泡電鏡像 ×20800
Ⅰ Ⅰ型肺泡細胞,Ⅱ Ⅱ型肺泡細胞,Cap毛細血管 As肺泡隔
(白求恩醫科大學尹昕、朱秀雄教授供圖)
Ⅱ型肺泡細胞(type Ⅱalveolar cell):細胞較小,圓形或立方形,散在嵌於Ⅰ型細胞之間,細胞數量較Ⅰ型細胞多,但僅覆蓋肺泡表面的一小部分。Ⅱ型細胞是一種分泌細胞,光鏡觀察下,核圓形,胞質著色淺,呈泡沫狀,細胞略凸向肺泡腔(圖14-11)。電鏡下可見,細胞表面有短小微絨毛,胞質內除富含粒線體、粗面內質網、高爾基複合體和溶酶體外,還有許多分泌顆粒。顆粒大小不一,直徑0.1~1μm ,電子密度高,內含同心圓或平行排列的板層結構,故稱嗜鋨性板層小體(osmiophilic multilamellar body)(圖14-12)。免疫細胞化學和放射自顯影證明,分泌顆粒內含磷脂、蛋白質和糖胺多糖等成分,由內質網合成的蛋白質在高爾基複合體內糖化,繼而被組裝在分泌顆粒內並與脂質結合(圖14-13)。細胞以胞吐方式將顆粒內容物排出(圖14-14),分泌物中的磷脂(主要是二棕櫚醯卵磷脂)等成分在肺泡上皮表面鋪展成一層薄膜,稱表面活性物質(surfactant)。該物質在肺泡上皮表面與氣體之間,形成的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作用,使肺泡回縮力降,減少吸氣阻力,使吸氣大為省力。此外,吸氣末時肺泡擴大,表面活性物質分布稀薄,肺泡表面張力增大,回縮力增強,防止肺泡過於膨大;呼氣末時肺泡縮小,表面活性物質相對濃厚,表面張力減小,肺泡回縮力減小,避免肺泡萎縮。故表面活性物質對穩定肺泡直徑起重要作用。表面活性物質由Ⅱ型細胞不斷產生,經Ⅰ型細胞吞飲轉運或經呼吸道排出,保持不斷的更新。Ⅱ型細胞還有分裂增殖並轉化為Ⅰ型細胞的功能。
圖14-13 Ⅱ型肺泡細胞超微結構模式圖
↑示嗜鋨性板層小體形成過程
圖14-14 人肺泡Ⅱ型細胞電鏡像 ×42000
LB板層小體,Mi粒線體,MV多泡體,↑分泌
倘若早產兒或新生兒因先天缺陷而致肺表面活性物質產生不足或缺如,可使肺泡表面張力增大,擴張困難,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症,患兒還因血氧不足,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漿蛋白質漏出,在肺泡上皮表面沉積形成一層透明膜樣物質,也影響肺泡的擴張和氣體交換,故也稱新生兒透明膜病。
(2)肺泡隔( alveolar septum):相鄰肺泡之間的薄層結締組織構成肺泡隔,屬肺的間質。肺泡隔內含密集的毛細血管網,毛細血管為連續型,內皮甚薄,無孔,胞質內含較多吞飲小泡。隔的厚薄不一,彈性纖維較豐富,也有少量膠原纖維和網狀纖維,並有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和肥大細胞等以及淋巴管和神經纖維。隔內豐富的彈性纖維有助於保持肺泡的彈性,老年人彈性纖維退化,炎症等病變也可破壞彈性纖維,使肺泡彈性減弱,肺泡漸擴大,導致肺氣腫,肺換氣功能減低。隔內的毛細血管大多緊貼肺泡上皮,上皮基膜與內皮基膜相互融合;有的部位的肺泡上皮與毛細管內有少量結締組織(圖14-15)。
圖14-15 人肺泡隔電鏡像 ×13500
Cap毛細血管,F成纖維細胞,
(上海醫科大學電鏡室供圖)
(3)肺泡孔(alveolar pore):相鄰肺泡之間有小孔相通、直徑10~15μm(圖14-11,14-16),一個肺泡可有一個或數個肺泡孔。它是溝通相鄰肺泡的孔道,可均衡肺泡內氣體的含量,在某個終末細支氣管或呼吸細支氣管阻塞時,肺泡孔起側支通氣作用,防止肺泡萎縮。但在肺感染時,病菌也可通過肺泡孔擴散,使炎症蔓延。
圖14-16 人肺電鏡像示肺泡孔 ×9000
A:肺泡腔,Ⅰ、Ⅱ肺泡上皮細胞(上海醫科大學電鏡室供圖)
Cap毛細血管
(4)氣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肺泡內氣體與血液內氣體分子交換所通過的結構稱氣血屏障。它由以下結構組成:肺泡表面液體層、Ⅰ型肺泡細胞與基膜、薄層結締組織、毛細血管基膜與內皮。有的部位的肺泡上皮與血管內皮之間無結締組織,兩層基膜直接相貼而融合(圖14-15)。氣血屏障很薄,總厚度約0.5μm。間質性肺炎時,肺泡隔結締組織水腫,炎症細胞浸潤,以致肺氣體交換功能障礙。
肺導氣部 | 肺間質和肺巨噬細胞 |
關於「組織學/肺呼吸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