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胸腔穿刺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物理診斷學》 >> 幾種常用診療操作方法 >> 胸腔穿刺術
物理診斷學

物理診斷學目錄

(一)術前準備

1.術前患者應進行胸部x線和超聲波檢查,確定胸腔內有無積液或積氣,了解液體或氣體所在部位及量的多少,並標上穿刺記號。

2.器械與藥物:無菌胸腔穿刺包(內裝有穿刺針注射器及針頭、血管鉗;洞巾、玻璃接頭及橡皮管、試管、清潔盤及紗布等),消毒手套,抗凝劑,量筒,容器,1~2%普魯卡因等。

(二)操作方法

1.體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兩手交叉抱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使肋間隙增寬;不能坐起者,可採取半臥位,舉起患側上臂(圖13-1-113-1-2)

坐位時胸腔穿刺點


圖13-1-1坐位時胸腔穿刺點

臥位時胸腔穿刺點


圖13-1-2臥位時胸腔穿刺點

2.穿刺部位 選擇叩診實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為穿刺點,一般常選腋後線肩胛下角線之間第7~9肋間;或採用超聲波檢查所定之點。

3.操作步驟

(1)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術者戴消毒手套,鋪洞巾,用1~2%普魯卡因逐層麻醉胸膜

(2)檢查穿刺針是否通暢,與穿刺針連結的乳膠管先用血管鉗夾住,準備穿刺。

(3)術者左手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沿肋骨上緣緩慢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將注射器接上,鬆開血管鉗,抽吸胸液,助手協助用血管鉗固定穿刺針,並配合鬆開或夾緊乳膠管。

(4)需向胸腔內注藥時,在抽液後將稀釋好的藥液通過乳膠管注入。

(5)穿刺完畢,拔出穿刺針,蓋以無菌棉球及紗布,用膠布固定。

(6)抽出的胸液,根據病情需要分別送檢。

(三)適應證

1.抽吸液體時不可過快、過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過700ml,以後每次般不超過1000ml。

2.局部麻醉應充分,固定好穿刺針,避免刺破肺組織。夾緊乳膠管避免氣體進入胸腔。

3.穿刺過程中患者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出汗、心悸氣短時,立即停止操作並給予適當處理。

4.抽液後患者應臥床休息,必要時複查胸透,觀察有無氣胸併發症

參看

32 幾種常用診療操作方法 | 心包穿刺術 32
關於「物理診斷學/胸腔穿刺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