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膽熱穴
A+醫學百科 >> 人體穴位 >> 清肝膽熱穴 | 人體穴位圖 |
清肝膽熱穴具有清除肝熱、利膽泄火的功效,可治療因肝鬱化熱、膽火內熾引起的耳鳴、耳聾、目赤腫痛、偏頭痛、口苦咽干等症状。
此類人體腧穴包括:陽白穴、頭臨泣穴、五處穴、頷厭穴、懸顱穴、懸厘穴、曲鬢穴、浮白穴、腦空穴、頭竅陰穴、完骨穴、濁浴穴、五樞穴、足五里穴、膽囊穴、光明穴、中封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
清肝膽熱穴主要分布在頭及下肢部。有隸屬於足少陽膽經的頷厭穴、懸顱穴、懸厘穴、曲鬢穴、浮白穴、頭竅陰穴、完骨穴、陽白穴、頭臨泣穴、腦室、五樞穴、光明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中封穴、足五里穴,還有足太陽膀胱經的五處穴和經外奇穴濁浴穴、膽囊穴等。
清肝膽熱的腧穴,除了可以清除肝膽實熱之外,還因腧穴所在位置的不同及所屬經脈各異而有其特殊的作用。
頷厭穴、懸顱穴、懸厘穴、曲鬢穴位於頭的顳部,靠近於目、耳及上齒,故可治療目外眥痛、耳鳴、耳聾、上齒痛;浮白穴、腦空穴、頭竅陰穴、完骨穴位於乳突左右,可用於治療耳、齒及咽喉部的實熱腫痛。陽白穴、頭臨泣穴位於前額,鄰近眼目,故對目眩、目痛、外毗疼痛等眼部疾患有較好的療效。五樞穴位於側腹部,為足少陽與帶脈穴之會,兼具益腎調經之功,可治療陰挺、赤白帶下。陰囊上縮入腹等。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位於足部,膽囊穴、光明穴位於小腿部,故可治療足附腫痛、趾縫濕爛、小腿酸痛、腫痛等疾患。
此外,曲鬢穴、俠溪穴有清熱息風止痙的作用,對於癲癇、痙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頷厭穴、頭臨泣穴具安神醒神之功,可治療驚悸、怔忡等。膽囊穴及中封穴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黃疸。足五里穴理氣通淋可治療陰挺、睾丸腫痛、小便不利、尿閉等。
人體穴位專題
|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 穴位功能說明圖 | 十四經脈穴位圖 |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
出自A+醫學百科 「清肝膽熱穴」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B8%85%E8%82%9D%E8%83%86%E7%83%AD%E7%A9%B4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清肝膽熱穴」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