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療法
A+醫學百科 >> 氧氣療法 |
氧氣療法(oxygen therapy)通過給病人吸氧,使缺氧狀態得到改善。屬吸入治療範疇。
目錄 |
作用
氧氣治療的直接作用是提高動脈氧分壓,改善因血氧下降造成的組織缺氧,使腦、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得以維持;也可減輕缺氧時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工作負擔。給氧的效果因引起血氧下降的原因而異。呼吸系統疾患因動脈血氧分壓下降引起的缺氧,給氧後大都有較好的效果;而循環功能不良或貧血引起者,常規給氧只能部分地改善。
指征
氧氣治療的對象主要是各種使動脈氧分壓下降的患者,包括各種病因造成通氣、換氣不良的低氧血症以及心力衰竭、休克、心、胸外科手術後等情況。不同疾病給氧的指征不同,急性病患者給氧宜早。給氧的指征如下:急性缺氧的早期可有明顯的煩躁不安、頭痛、心率加快;紫紺:因肺部疾患引起紫紺的患者需給氧,但要排除末梢循環、血紅蛋白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因素引起的紫紺;呼吸困難、呼吸過快或過慢,頻繁的呼吸暫停;心功能不全或貧血患者。
判斷給氧的確切指征是動脈氧分壓。氧分壓在60mmHg(8kPa)以下需給氧。通常氧分壓在60mmHg(8kPa)以上時血氧飽和度多在90%以上,大多不需給氧。
方法
有普通給氧和特殊給氧二種方法。
普通給氧方法 有三種:
①鼻導管或鼻塞給氧。氧流量成人1~3L/min,嬰幼兒0.5~1L/min,吸入氧濃度可達30~40%左右,此法只適用於血氧分壓中度不降患者,鼻堵塞、張口呼吸者效果不好。
②開式口罩。口罩置於患者口鼻前,略加固定而不密閉。氧流量成人3~5L/min,嬰幼兒2~4L/min,吸入氧濃度可達40~60%左右。此法較舒適,可用於病情較重,氧分壓下降較明顯的患者。
③頭罩給氧。常用於嬰兒。將患兒頭部放在有機玻璃或塑料頭罩內,吸入氧濃度與口罩相似,但所需氧流量更大。此法吸入氧濃度較有保證,但夏季濕熱時,罩內溫度和濕度都會較室溫罩外尤高,患兒感到氣悶不適,而影響休息康復。
特殊的給氧方法 有四種:
①控制性低流量給氧,用於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和慢性肺心病患者合併急性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時。這些患者血壓下降同時常合併通氣不足,吸氧後不少病人可因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增高而意識朦朧,甚至昏迷。為此可採用控制性低流量給氧,每分鐘氧流量不要超過1~2L,或用特製的文圖裡氏口罩,使吸入氧濃度保持在24~28%,此法可使病人動脈氧分壓從有危害的50mmHg(6.7kPa)以下,升到較安全的60mmHg(8kPa)左右,而不至有二氧化碳瀦留加重的危險。
②呼吸道持續正壓給氧(簡稱CPAP)。此法對因肺內分流增加所致低氧血症效果明顯。適用於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和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嚴重血氧下降患者。「肺內分流」是因肺泡內滲出,肺不張等使肺泡不能通氣,流經此部分肺泡的血液未經氣體交換而混入動脈血流,形成靜動脈混摻的現象。CPAP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呼吸道保持的正壓(特別在呼氣時),使已經或將要萎縮的肺泡擴張,避免肺泡早期閉合,改善氧氣交換。此法不僅提高氧濃度,而且可以因減少「肺內分流」而改善換氣功能。
③機械呼吸給氧。如應用呼吸器時的間歇正壓通氣給氧(簡稱IPPV)和呼氣終末正壓給氧(簡稱PEEP)。後者的原理和作用與CPAP相同。
④高壓氧。在2~3個絕對大氣壓下於特殊加壓艙內給患者供氧,主要用於一氧化碳中毒及減壓病患者。
注意事項
給氧只是一種對症療法,給氧同時必須治療引起血氧下降的原發病;同時改善通氣功能,以利二氧化碳的排出;為了保證足夠的氧供應,還需注意心功能的維持和貧血的糾正;急性病人給氧時要使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正常範圍(80~100mmHg,即10.7~13.3kPa),慢性病人氧分壓維持在60mmHg(8kPa)以上即可。
氧中毒
長時間吸入60%以上高濃度的氧,氧自由基可損害細胞 DNA,影響體內一些酶系統,抑制細胞內(尤其是粒線體內)的代謝反應過程,使肺部發出病理改變。氧中毒可以是形成ARDS的重要因素。早期肺部出現以滲出為主的病理變化,臨床上可有胸悶、咳嗽、呼吸道刺激症状等,病程2周以上,出現以增殖為主的病理變化,臨床上紫紺和呼吸困難加重。氧中毒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方法,關鍵在於預防,長時間給氧,吸入氧濃度不要超過50~60%。
關於「氧氣療法」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