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經絡
醫學電子書 >> 《氣功外氣療法》 >> 外氣療法的理論基礎 >> 中醫理論與外氣療法 >> 經絡 |
氣功外氣療法 |
|
經絡是人體穴位與穴位之間、穴位與內臟之間、內臟與感官(目、耳、鼻、舌等)之間以及內臟與內臟之間相互聯繫的通路(或稱途徑)。人體之「氣」只有在經絡中運行,並通過皮部、竅穴與外界相互聯繫,才能發揮其功能。經絡的這種通路與「氣」的作用形成了人體中特殊的經絡氣系統,它是外氣療法激發、疏導、調整氣機和驅除邪氣的主要理論指導和實際操作部位。
經絡系統有經脈、絡脈、經筋、皮部等組成。經脈包括運行於人身分肉間的十二經脈,別行於正經的十二經別和不拘於正經的奇經八脈。絡脈包括主要大絡的十五絡脈,支而橫者的絡脈和絡脈之別的孫絡。十二經筋不入臟腑,十二皮部則以經脈為紀。這些共同組成了人體內、外的經絡聯絡系統。
一、十二經脈 手足三陰三陽經是經絡學說的主體,因此又稱「十二正經」。十二經脈有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三陰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三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三陰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三陽經)。
它們在四肢分布的特點是:陰經在內側面,陽經在外側面,內側和外側各分陰、三陽。大體是太陰、陽明在前,少陰、太陽在後,厥陰、少陽在中(側)。在軀幹部,手、足三陽經分布在頭面、軀幹的前、後、側;手、足三陰經,則分布在胸腹部。
十二經在體內各屬、絡於一定的臟腑,陽經屬腑而絡臟,陰經屬臟而絡腑,組成表(陽)里(陰)相合的關係。各經之間又互相銜接,成為全面運行的主要通路。其中布有一定的穴位,是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
十二經的循行規律:十二經脈的循行是一經接一經,手足陰陽經互相銜接。循行開始於手太陰肺經,終止於足厥陰肝經,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其順序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二、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陽維、陰蹻、陽蹻等。它們不和臟腑直接相聯結,彼此間也沒有表裡關係。奇經的生理功能,從總的方面來說,有調節十二經脈氣血的作用。
(一)督脈:為諸陽脈之海,總督一身的陽經。循行:起於胞,出會陰部,沿脊入腦,上頭頂,過鼻尖、人中至齦交。
(二)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經,為陰脈之海。循行:起於胞,出會陰部,沿腹、胸正中線向上,過喉,至頦,環口,分行至兩目下。
(三)沖脈:沖脈運行於全身的前後上下,能調節十二經之氣血,故稱「十二經之海」。循行:起於胞,經會陰部向里,上行於脊柱,向外上行過氣沖穴,與足少陰腎經交會,沿臍旁上行,至咽喉,環繞口唇。
(四)帶脈:束腰如帶,統束諸經。循行:起於季脅下,如帶環腰一周。
(五)陰維脈:陰維在里,維絡一身在里之陰。循行:起於小腿內側腎經的築賓穴,沿股內側中央上行,入少腹,過府舍、大橫穴,沿脅肋,至肝經的期門穴上胸,斜向頸,會於天突、廉泉穴。
(六)陽維脈:陽維走外,維絡一身在表之陽。循行:起於膀胱經的金門穴,上行至膽經的陽交穴,沿經上行,過髀樞,沿脅肋後側上行至腋縫後緣,至肩、上頂,會於啞門、風府穴,入風池穴沿膽經上頭,止於陽白穴。
(七)陰蹻脈:陰蹻脈主一身左右之陰。循行:起於足內側然骨穴之後,循內踝下腎經的照海穴,上內踝上,沿股內側上行,經過陰部,上循腹、胸內部,至缺盆,再上出人迎動脈之前,入顴骨部,至目內眥,與足太陽經、陽蹻脈兩經相合。
(八)陽蹻脈:陽蹻脈主一身左右之陽。循行:起於踝下膀胱經的申脈穴,上行沿股外側至髂骨上膽經的居髎穴,上行脅後,至肩,循頸,上至口吻邊胃經的地倉穴,過巨髎、承泣至睛明穴,上入髮際後行,經膽經入風池穴。
三、絡脈 絡脈是從經脈分出的支脈部分,如綱絡一般遍布全身。經和絡的區別是:經脈屬於里,位置較深,比絡脈粗大;絡脈比較細小,位置淺而易見。絡脈的功能主要是將經脈中的氣血灌注到全身各部去,以司養筋、骨、皮、五官、七竅等組織與溝通表裡,其中大的有十五絡,就是十四經脈各有一絡,加脾之大絡,共十五條。都是由表經別入里經,里經別入表經的絡脈。
四、十二經筋 經筋是經絡系統中的連屬部分,行於四肢、體表和胸廓、腹腔,不入臟腑,是指十二經絡所屬的筋肉體系。在生理上主要是聯綴肢骸的動作。
五、皮部 皮部屬於十二經絡系統的體表部位。雖然經脈伏行於分肉之間,不在體表皮膚部分,但是由經脈別出的浮絡卻無所不到,皮膚部分的氣血營養,就是依靠這些絡勝供給,因此在生理上可以按不同的經脈和所屬的絡脈,將體表分成十二個區域,這就是十二皮部。
六、經絡在外氣療法中的應用 對外氣療法醫者來說,不論是練氣、導氣、發氣的鍛煉,還是發氣為患者辨證治病,均離不開經絡的指導。故古人有「不懂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的名言。
(一)指導練功:《針灸指南》說:「學習針灸者,必先自願練習……靜坐功夫,則人身內經脈之流行及氣化之開合始有確實根據,然後循經取穴,心目洞明,否則無法可以證實。」是說通過練功可以體會到人體內經氣的運行,氣功鍛煉可以使全身經絡中的氣血暢通,並可以有意識的控制氣脈的運行。
在練功中,奇經八脈,特別是任、督兩脈尤為重要。宋.張紫陽《八脈經》中說:「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八勝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李時珍《奇經八脈考》說:「任督兩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一般練功者把經氣在任、督脈上走動的感覺稱為小周天,兼通十二經脈的稱大周天。
(二)指導發氣:練導氣、發氣時不但鍛鍊氣在經絡中運行,還要練氣在絡、筋、皮部運行,使其在意念控制下有目的的運行、出入、散斂,才能發放外氣。
經絡系統中經脈、經別、奇經、經筋、皮部組成了一個氣機循環的整體,構成了人體中特殊的經絡氣系統。這個系統把人體內外、上下、左右、四肢百骸臟腑、組織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統一的有機體,並且通過皮部與竅穴和自然界之「氣」息息相通,形成了天地人「三才」的合一。這樣我們在練功中除鍛煉自身的氣機以外,還可以吸收自然界中與自身有利的「氣」來充實,活躍本身的氣機。發放外氣治病則是以自身之氣調動、激發自然界與患者之氣,使患者氣機活躍;然後再以補虛瀉實,通經活絡、引氣歸原等原則進行調整。
參看
精氣神 | 醫易與外氣療法 |
關於「氣功外氣療法/經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