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支氣管阻塞性疾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呼吸系統X線診斷 >> 支氣管常見疾患 >> 支氣管阻塞性疾患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一)阻塞性肺氣腫(Obstructive emphysema)

繼發於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支氣管小氣道(主要為呼吸細支氣管)管壁破壞,粘膜腫脹纖維化痙攣等,產生不完全阻塞,由於活瓣作用,能吸入空氣而不能完全呼出,致使由該支氣管所分布的肺泡過度充氣而逐漸終至破裂,形成阻塞性肺氣腫。使正常肺結構被不規則的氣腔代替,肺彈性組織破壞致不能回縮。肺細小動脈痙攣毛細血管床顯著減少,產生肺動脈高壓,逐漸導致右心室增大而產生肺原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是一種不可逆的改變。

未梢細支氣管遠側肺組織的肺氣腫,為小葉性肺氣腫或泡性肺氣腫。肺泡壁破裂氣體進入肺間質,為間質性肺氣腫。多個肺泡壁破裂,可合併形成較大的含氣空腔,為肺大泡

X線表現:輕症者X線表現常不明顯,難於診斷。晚期阻塞性肺氣腫表現為兩肺野透光度增加,容積增大。呼氣與吸氣時肺野透光度改變不大,肺野中可見肺大泡。兩肺紋理分散變細變直,外帶消失不見。心臟呈垂直型。胸廓可呈桶狀,表現為肋間隙變寬,胸廓前後徑增加致使胸骨後間隙增寬。兩膈位置下降,膈頂變平,可呈梯形,呼吸動度顯著變小.

(二)肺不張(Atelectasis)

1.概述 支氣管腔完全堵塞後,肺泡內原有氣體在18~24h內被循環的血液所吸收,終致肺泡無氣、肺葉萎縮容積縮小,稱為肺不張。與此同時,肺泡內可產生滲液,不張的肺組織也可並發肺炎支氣管擴張

阻塞性肺不張的X線表現與阻塞的部位和不張的肺組織內有無病變有關。阻塞可發生在主支氣管、葉或段支氣管、細支氣管,而導致相應的肺不張。

1.X線征

(1)肺不張X線征通論:

①直接徵象:一側肺、一個肺葉透光度減低呈緻密影,且容積變小。

大葉性肺不張示意圖


圖3-16 大葉性肺不張示意圖

②間接徵象:正常肺組織代償膨脹過度,肺紋理可改變其正常分布。肺萎陷較顯著,表現為患側胸廓塌陷,肋間隙變窄,橫膈升高,縱隔向患側移位等。

(2)各葉肺不張X線征:由於解剖位置、形狀的差異,而有不同的X線表現行圖3-16)

①右上葉不張:正位見右肺上葉密度增加,水平裂向上移位,構成銳利的下界及弧形凸面向上,右肺門上移、中、下葉可有代償性膨脹過度,氣管可右移。

②右中葉不張:正位見右肺下部內側有片狀影,使該處心右緣輪廓模糊。在前弓位上可見三角緻密影,界限銳利,尖端向外。側位時可見中葉容積縮小、密度增大,上下界銳利,呈雙凹的寬頻狀影。

③下葉不張:右肺下葉者表現為下野內中帶有尖端向上的三角形緻密影,外界銳利。右肺門下份被掩蓋,右肺上、中葉有代償性過度膨脹。左肺下葉不張重迭於心影中。側位可見於下葉密度增加,斜裂向後下方移位。

④左上葉不張:正位見左上、中野內、中帶密度增高影,向下漸淡,使心左緣不清,左肺門上移,氣管左移。側位可見左上葉密度增加,斜裂向前上移,下葉代償性過度膨脹。

⑤一側全肺不張:一側肺野完全為均勻緻密影,縱隔向患側移位,有患側胸腔容積縮小的間接徵象,對側肺代償性過度膨脹。

肺段不張 肺段不張(Segmental atelectasis)較少見,單純肺段不張正位觀一般呈三角形緻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門,肺段縮小。

⑦條狀或盤狀不張(Plate or linear atelectasis)是亞肺段性不張在X張上所顯示的一種特殊形態。這種不張大多是由於該肺部呼吸障礙,往往與橫膈的運動減弱有密切關係,因為此時少量的分泌物可使支氣管阻塞,引起亞肺段性不張。

2.X線表現

為線條狀或盤狀緻密影,位於一側或兩側的下肺野。長2-6cm、長度1-3mm,呈橫行,隨呼吸而上下移動,轉動胸部左右側仍可見到,在正側位上都見到,往往可向胸膜面延伸,但從不穿過葉間裂。

32 支氣管常見疾患 | 支氣管擴張症 32
關於「放射診斷/支氣管阻塞性疾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