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瘧疾
醫學電子書 >> 《急診醫學》 >> 內科急診常見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 原蟲病 >> 瘧疾 |
急診醫學 |
|
常見有間日瘧和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後者數量很少。主要通過感染蚊蟲的叮咬,在瘧疾流行區有通過輸血傳播的,瘧疾一般認為帶蟲免疫,具有株的特異性,抗體有一定的保護力,但作用不強。
(一)臨床表現
1.間日瘧 典型的發作為每48h一個周期,所以是隔天發熱一次,如有雙重間日瘧感染也可天天發熱。可分寒戰、發熱及多汗三期,寒戰期時全身顫抖,面色蒼白,唇指發紺,蓋棉被也感不暖;歷2h開始發熱,體溫可達40~41℃,面紅,口渴,氣短,心跳快,病重者可有抽搐、昏迷;經4~6h體溫急劇自動下降,大汗淋漓,症状緩解,自覺舒服,乏力入睡。兩次發熱間歇期完全正常,如不經治療,第一周症状較重,以後逐漸減輕,經6~8周的反覆發作多自行緩解。體檢可有黃疸,貧血,肝、脾腫大。
2.惡性瘧 發熱的周期不規則,症状多種多樣,可有黃疸合併肝功能不正常,而誤診肝炎;亦可有嚴重溶血,黃疸,尿呈醬油色,有顆粒管型,血尿素氮升高,發生黑尿熱。嚴重的惡性瘧常表現為腦型瘧,可有抽搐,昏迷,腦膜刺激症状,病死率較高,體檢亦有貧血,黃疸,肝、脾腫大等。
(二)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偏低,塗片可見在紅細胞中的瘧原蟲滋養體。
(三)診斷 根據去過瘧疾流行區,有典型的發冷、發熱、出汗症状,肝、脾腫大,白細胞低,血塗片有瘧原蟲滋養體,可以診斷。惡性瘧需要和肝炎、腦炎等鑒別,黑尿熱除了上述症状外,常有用抗瘧藥物治療史,有助診斷。
(四)治療
1.抗瘧藥物 ①奎寧由於毒性大現已少用,僅用在耐藥的惡性瘧。②氯喹對瘧原蟲紅外期無效,劑量0.5~1.0g即刻口服,後0.5g/d,共3天,總量2~2.5g.對心臟病患者慎用,因有引起傳導阻滯的副作用。③伯氨喹對瘧原蟲紅外期有較強殺滅作用,劑量4片/d,連續服4天,每片13.2mg(相當基質7.5mg)。④百樂君對惡性瘧早期紅外期有強的殺滅作用,因易產生抗藥性,現已少用。⑤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TMP)與磺胺藥合用可增加療效,劑量每天1g,連服兩周。⑥甲氟喹(Mefluguine)結構和作用與奎寧相似,對耐氯喹的惡性瘧或抗乙胺嘧啶者均有效。作抑制性治療和預防用,劑量為每周180mg,或每兩周360mg。長期服用本藥的副作用有待觀察。⑦乙胺嘧啶對血中瘧原蟲的無性階段有強殺滅作用,對配子母體及紅外期無作用。主要用在預防,1次mg,每兩周一次。和伯氨喹合用於抗複發效果更好。⑧青蒿素(Arteannium)由中藥青蒿提取,對間日瘧、惡性瘧的高熱症状能迅速改善,尤其對耐氯喹的惡性瘧。劑量為水或油混懸劑200~300mg/d,一次肌注,連續3天;或口服青蒿浸膏片5~6片/次,每天兩次,共3天。每片相當於原生物2~2.4g。⑨蒿甲醚(即B-甲基二氫青蒿素)抗瘧活性比青蒿素強10~20倍,為一高效、速效的瘧原蟲紅細胞外殺滅劑。對惡性瘧配子體無效,如與伯氨喹合用可進一步降低複發率,副作用亦小。參考劑量為油劑100mg/ml,第1~2天200mg肌注,第3~4天各肌注100mg,總量600mg。
2.其他治療 高熱要用物理降溫,吸氧;出汗過多要進行輸液及補充電解質;貧血嚴重時少量多次輸血;有腦水腫顱內壓升高時要用甘露醇脫水;腎功能衰竭時可考慮血液透析;對病情嚴重病例可用氫化考的松或氟美松。
參看
原蟲病 | 阿米巴病 |
關於「急診醫學/瘧疾」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