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雌激素增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尿中雌激素測定:尿中雌激素主要有三種,即雌酮雌二醇雌三醇雌激素在育齡婦女月經周期不同階段的正常值不同,月經周期中的前7天,雌激素水平很低,以後隨卵泡的發育而上升,至第13天達高峰,稱排卵高峰。以後突然下降,隨之又逐漸上升,至第21天又達高峰,稱黃體高峰。以後下降至月經來潮。功能性子宮出血雌激素水平維持在正常水平之下。子宮性閉經雌激素水平多屬正常,但卵巢功能缺陷或先天性卵巢未發育而致閉經,其雌激素水平低,但無周期性變化,垂體性或丘腦下部性閉經,雌激素水平一般較低。

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施膜細胞瘤患者尿中雌激素水平較高。 卵巢顆粒細胞瘤是卵巢性索間質腫瘤中常見的腫瘤,占性索間質腫瘤的40%左右屬於低度惡性,臨床有晚期複發的特點。根據其病理組織形態,分為成人型顆粒細胞瘤(adult type granulosa cell tumor)及幼年型顆粒細胞瘤(juvenile type granulosa cell tumor)兩種。雖然97%的幼年型顆粒細胞瘤發生在30歲以前,但是確切的診斷依據仍然是腫瘤的病理組織形態變化而不是發病年齡。除病理診斷的幼年型顆粒細胞瘤以外,其餘的顆粒細胞瘤統稱為成人型顆粒細胞瘤。 卵巢泡膜細胞瘤基本上是良性腫瘤。其有明顯的內分泌功能,瘤細胞可以分泌雌激素,當黃素化或囊性變時,少數可有男性化功能。僅有個案惡性泡膜細胞瘤的報導。

目錄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原因

顆粒細胞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發現58%存在DNA複製錯誤的基因缺陷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診斷

卵巢顆粒細胞瘤是臨床特徵明顯的腫瘤。患者附件發現包塊伴有明顯的雌激素刺激引起的內分泌紊亂症状,診斷多不困難對於臨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則要根據其年齡腫瘤大小、質地、輔助檢查等綜合材料加以分析、鑒別後,得出較準確的診斷尚有少數患者,需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得以確診

近年來在細胞遺傳學方面對顆粒細胞瘤亦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有學者發現在上皮性腫瘤中常有過度表達的p53抑癌基因,在顆粒細胞瘤中不常見;顆粒細胞瘤缺乏G蛋白腫瘤基因(gip2)。在顆粒細胞瘤中發現12號染色體三體(Trisomy12)已有數篇報導,Shashi等進一步指出,雖然不是所有良性表現的顆粒細胞瘤均有12-三體,但是有12-三體的顆粒細胞瘤大部分為臨床良性。Tanyi等曾報導幼年型顆粒細胞瘤2例號染色體三體合併妊娠

抗米勒管因子(anti-Mulleria hormone)是已被多次報導有助於診斷的腫瘤標記。在腫瘤標記方面,Flemruing等曾發現,血漿抑制素抗體(inhibin antibody)有助於鑒別顆粒細胞瘤與一般軟組織腫瘤; 還可以作為血清中的腫瘤標記,在臨床症状出現之前即可檢測預測腫瘤的複發。Weidner等報告,Ewing肉瘤(原發周圍神經外胚層瘤)的標記MIC2 抗體可以標記正常卵巢顆粒細胞和顆粒細胞瘤具有診斷顆粒細胞瘤的意義Santala等(2001)報導1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患者合併高催乳素血症

這些研究結果,均為顆粒細胞瘤的診斷、監測提供了有意義的啟示,假若今後能引入臨床應用,將會對顆粒細胞瘤的診斷、鑒別診斷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鑒別診斷

要與尿中17-羥皮質升高,尿中17-類固醇升高,尿中孕二醇測定,尿中促垂體性腺激素測定等各種激素測定和升高想鑒別。

卵巢顆粒細胞瘤是臨床特徵明顯的腫瘤。患者附件發現包塊伴有明顯的雌激素刺激引起的內分泌紊亂症状,診斷多不困難對於臨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則要根據其年齡腫瘤大小、質地、輔助檢查等綜合材料加以分析、鑒別後,得出較準確的診斷尚有少數患者,需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得以確診

近年來在細胞遺傳學方面對顆粒細胞瘤亦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有學者發現在上皮性腫瘤中常有過度表達的p53抑癌基因,在顆粒細胞瘤中不常見;顆粒細胞瘤缺乏G蛋白腫瘤基因(gip2)。在顆粒細胞瘤中發現12號染色體三體(Trisomy12)已有數篇報導,Shashi等進一步指出,雖然不是所有良性表現的顆粒細胞瘤均有12-三體,但是有12-三體的顆粒細胞瘤大部分為臨床良性。Tanyi等曾報導幼年型顆粒細胞瘤2例號染色體三體合併妊娠

抗米勒管因子(anti-Mulleria hormone)是已被多次報導有助於診斷的腫瘤標記。在腫瘤標記方面,Flemruing等曾發現,血漿抑制素抗體(inhibin antibody)有助於鑒別顆粒細胞瘤與一般軟組織腫瘤; 還可以作為血清中的腫瘤標記,在臨床症状出現之前即可檢測預測腫瘤的複發。Weidner等報告,Ewing肉瘤(原發周圍神經外胚層瘤)的標記MIC2 抗體可以標記正常卵巢顆粒細胞和顆粒細胞瘤具有診斷顆粒細胞瘤的意義Santala等(2001)報導1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患者合併高催乳素血症

這些研究結果,均為顆粒細胞瘤的診斷、監測提供了有意義的啟示,假若今後能引入臨床應用,將會對顆粒細胞瘤的診斷、鑒別診斷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尿中雌激素增高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預後:

1.臨床期別 這是影響預後最重要的因素臨床期別早,5年生存率高;臨床期別晚5年生存率低Morris等(1985)的一組報告極具說服力如表3所示。Wu等(2000)亦有相似報導。

2.腫瘤細胞分化程度 Miller等(2001)報導腫瘤細胞有明顯的異型性核分裂活躍≥5/10HPFs,甚至可見不正常核分裂,均提示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後不佳。

腫瘤組織學類型與預後的關係,部分作者認為瀰漫型(肉瘤型)預後差,但另一些作者卻未得出一致的結論。所以難以肯定腫瘤組織學類型的不同對預後的確切影響。

3.Al-Badawi等(2002)認為,術後殘存病灶大於2cm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

預防:

顆粒細胞瘤卵巢低度惡性腫瘤,因為其有「晚期複發」的特徵,長期隨診更為必要。

1. 成人型顆粒細胞瘤 開始每3個月隨診1次,1年後每半年複查1次。重要的是堅持長期隨診。由於成人型顆粒細胞瘤術後5年、10年甚至20年複發均有報導,Lauszus等 (2001)報導臨床Ⅰ期顆粒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為94%,10年為82%20年為62%,所以要隨診5~10年,甚至更長時間。

2.幼年型顆粒細胞瘤 大約有5%的幼年型顆粒細胞瘤為惡性,其特點是複發快,一般在最初診斷後2年內就可以廣泛腹腔內擴散,故術後嚴密隨診對這類病人更顯重要。隨診時間亦應每3個月1次,1年後每半年1次為宜。

3.隨診內容

(1)全身體檢:腹部尤應注意,觸摸有無包塊、有無腹水的發生。

(2)認真仔細的婦科盆腔檢查對於盆底、子宮直腸窩側穹隆等處出現的增厚、結節要十分敏感,了解有無複發病灶的出現。

(3)內分泌檢查:隨診陰道塗片變化,檢測血內、尿內激素水平變化。

(4)影像學檢查:X線胸片檢查,了解有無遠處轉移;盆腔B超MRICT均可了解盆腔、腹腔臟器有無轉移及手術區域內有無複發。

(5)腫瘤標記物測定:這是最有意義的隨診監測手段。國外已做出了有價值的結果,Long等(2000)報導,抗米勒管因子(AMH)的超敏感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可以發現早期複發病灶或臨床前期病變。

參看

關於「尿中雌激素增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