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A+醫學百科 >>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
腦白質營養不良(leukodystrophy)又稱腦白質病(leukodystrophy),是一組進行性遺傳性神經鞘磷脂代謝性疾患,主要侵犯髓鞘(myelin sheath)代謝。這組疾患包括球形細胞樣腦白質病(globoid cell leukodystrophy,GLD)、異染性腦白質病(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腎上腺腦白質病(adrenal leukodystrophy,ALD)、Pelizaeus-Merzbacher病、中樞神經系統海綿樣變性及Alexander病等。
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又名腦硫脂沉積病(sulfatide lipidosis),亦屬腦脂質沉積病,系髓鞘脂代謝障礙所致,特點是硫酸腦苷脂在體內蓄積。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變基因定位於22q14,因芳基硫酸酯酶A(ASA)缺乏而致硫脂肪類在白質大量沉積而發病。病兒於生後1~2歲半逐漸出現步行困難伴四肢無力,共濟失調或肢體強直,有進行性痴呆、視神經萎縮、深腱反射消失、神經傳導時間延長及腦脊液蛋白增高等。少數於3~10歲發病(少年型)或成人期發病(成人型)。診斷靠白細胞硫酸酯酶A活性減少<40nmol/(h.ml)或基因診斷。
目錄 |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是芳基硫酸脂酶A缺陷所致的髓鞘形成不良。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本病是由於編碼溶酶體芳基硫酸脂酶A(aryl sulphatase A,ASA)的基因MLD突變所致,MLD位於22q13.31,其突變種類較多;大致可分為2組:Ⅰ型突變的患者不能產生具有活力的ASA,其培養細胞中無ASA活性可測得;A型突變患者則可合成少量具有活力的ASA。患者的表型取決於其基因突變的種類:Ⅰ型突變的純合子或具2個不同Ⅰ型突變者在臨床上表現為晚期嬰兒型;具有Ⅰ型和A型突變各一者為青、少年型;而2個突變均為A型時,則呈現為成年型。少數本病患者,特別是青少年型的發病不是由於MLD突變所致,其ASA活力正常,這是由於患者缺少一種溶酶體蛋白,硫酸腦苷酯激活因子(SAP1)所造成的。這類患者亦稱為「激活因子缺乏性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2.病理改變 MLD突變造成的ASA缺陷使半乳糖腦硫脂(硫酸腦苷酯)不能在溶酶體中正常水解而累積在神經組織的白質中,特別是在少突神經膠質細胞和Schwann細胞中,由於其細胞毒作用,導致了神經系統的脫髓鞘病變,其範圍甚廣泛,累及大腦、小腦、腦幹、脊髓和外周神經;腎小管上皮細胞、肝臟Kupffer細胞、膽管上皮細胞等處均有大量腦硫脂沉積;累積在膽囊黏膜上皮細胞中的腦硫脂還可致使其發生乳頭狀瘤病變。病變組織的切片用甲酚紫或甲苯胺藍染色時,可檢得呈微紅或微棕色的沉積物(對照呈藍色的細胞核即為「異染性」);電鏡檢查可見腦硫脂層狀沉積在溶酶體中。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症状
MLD可分為晚嬰型、幼年型和成年型三型。
1.晚嬰型 晚嬰型最多見。初生時正常,85%發病前已能正常行走。多在2歲左右起病。早期步態異常,共濟失調,斜視,肌張力低下,自主運動減少,腱反射引不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後者是由於末梢神經受累之故。中期智力減退、反應減少、語言消失、病理反射陽性、不注視、瞳孔對光反應遲鈍、可有視神經萎縮。晚期呈去大腦強直體位,偶有抽搐發作。有延髓性麻痹征。病程持續進展,多在4~8歲間死於繼發感染。
2.晚髮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 發病年齡自3~10歲至青春期、甚至成人期不等,臨床表現不一。起病時也以進行性行走困難為主,伴有腱反射減退、神經傳導速度降低等外周神經受累表現;發病年齡較晚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常先有學習或工作成績下降、行為異常、認知障礙等,然後才出現共濟失調等動作異常和錐體束征。本型病程為5~10年。
本病的確診依據是ASA活力的檢測結果,但在少數有典型症状而ASA活力正常情況時,則應考慮激活因子缺乏性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可能性。對已確診患兒的每一家族成員應進行ASA活力檢測以確定雜合子攜帶者和尚未發病的患者,並可供以後產前診斷參考。雜合子的ASA活力大致在正常人均值的50%左右,如發現某一成員的ASA活力為正常人的10%~15%,而臨床無症状時,除可能屬發病前狀態者外,尚應考慮ASA假性缺乏的可能性。ASA假性缺乏是由於MLD基因的等位基因Pd突變所造成的,Pd在人群中的攜帶率為10%,故在MLD患者家族中較易出現;Pd的純合子或Pd與MLD形成的雜合子都可使ASA活力處於甚低水平,容易被誤診為發病前患者;另一方面,也可能對具有Pd基因而且患有非MLD的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者做出MLD的錯誤診斷。因此,應儘可能對家庭成員採用培養成纖維細胞、羊水細胞、或絨毛等進行14C-腦硫脂負荷試驗和DNA分析,確定有無攜帶Pd基因的可能。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診斷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檢查化驗
1.尿液腦硫脂測定 MLD患者尿中均有大量腦硫脂排出,但可能有假陰性發生,故應多次重複。
2.芳基硫酸脂酶A(ASA)活力檢測 一般採用外周血白細胞或培養成纖維細胞進行,MLD患者無酶活力可測得。
3.SAP1測定 對臨床有典型MLD症状而ASA活力正常時,可用特殊抗體檢測SAP1含量。
4.DNA分析 對已有先證者的家庭可對家族成員用DNA分析法進行篩查和產前診斷。
5.末梢(腓)神經活檢 對個別臨床表現與生化學檢查不符合、診斷不明確的患者,可考慮神經活檢、找尋Schwann細胞中的腦硫脂沉積物,以明診斷。
6.其他檢查 腦脊液中蛋白質含量可輕度升高,隨病程可逐漸加重。
1.腦電圖檢查 非特異性腦電圖異常多見於疾病晚期。中期出現廣泛慢波,晚期腦電圖廣泛異常,常在2~3次/s的背景上散在出現棘波。
2.肌電圖檢查 表現神經傳導時間延長。早期肌電圖可見神經傳導時間延長,速度減慢。
3.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中蛋白進一步增高。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鑒別診斷
本症須與其他類型的腦白質營養不良做鑒別,其他類型的腦白質營養不良無周圍神經受累的表現等,可助鑒別。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併發症
智力減退、語言消失、視神經萎縮,晚期呈去大腦強直體位,抽搐,死於繼發感染。晚髮型出現學習或工作成績下降,行為異常,認知障礙,出現共濟失調等。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做好遺傳病預防工作,可用酶測定法檢出雜合子,可測定羊水細胞或絨毛細胞的芳基硫酸酯酶A的活性,作為高危妊娠晚嬰兒型和幼年型的產前診斷,以採取正確措施,防止本病發生。
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西醫治療
本病患者在發病前,即症状尚未出現時,可考慮進行骨髓移植,以延緩甚或抑制病情發展;對神經系統已有廣泛病變者則無滿意治療方法。
參看
關於「小兒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