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總論/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外科學總論》 >> 外科感染 >> 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外科學總論

外科學總論目錄

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比較常見。易被忽視的微小損傷如擦傷、刺傷、逆剝切傷等,有時也可引起手的嚴重感染,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殘,以致影響手部功能,即使是細微的手部損傷,也應及時處理。

手的解剖特點決定了手部感染的特殊性。

1.手的掌麵皮膚表皮層厚,角化明顯。因此,皮下膿腫穿入皮內層台,一般難從表面潰破,而可形成啞鈴狀膿腫

2.手的常麵皮下有很緻密的纖維組織索,與皮膚垂直,一端連接真皮層,另一端固定在骨膜(在末節手指部位)、腱鞘(在近節、中節手指部位)或掌筋膜(在掌心部位)。這些纖維將掌麵皮下組織分成許多堅韌密閉的小腔。感染化膿後很難向四周擴散,而往往向深部組織蔓延,引起腱鞘炎;在手指末節則直接延及指骨,形成骨髓炎

3.掌面組織較緻密,手背皮下組織較鬆弛,淋巴引流大部分從手常到手背,故手常面感染時,手背常明顯腫脹,易誤診為手背感染。

4.手部尤其是手指,組織結構緻密,感染後組織內張力很高,神經末梢受壓,疼痛劇烈。

5.手部腱鞘、滑囊與筋膜間隙互相溝通,發生感染後常可蔓延全手,累及前臂

手部感染的初期,患部作濕熱敷,根據病情給予抗菌藥物。經過這些處理後,感染大多可以治癒。在感染已形成膿腫時,應及時作切開引流術麻醉應採用區域神經阻滯或全身麻醉。除極表玫的膿腫外,一般不用局部浸潤麻醉,因這種麻醉能使感染擴散。應用手指基部的指神經阻滯時,劑量不應過多,也不可加用腎上腺素,以免因腫脹壓迫或血管痙攣而引起手指末端血液循環障礙。有條件時,對病情嚴重的病人應作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以選用有效的抗菌藥物。引流切口用乳膠片凡士林紗布條引流,至少48小時後或到沒有膿液時才能拔除引流物。當炎症開始消退時,即應開始活動患處附近的關節,以儘早恢復其功能。亦可同時作理療和體療,以免因手部固定過久,而影響其關節的功能。

參看

32 髂窩膿腫 | 甲溝炎 32
關於「外科學總論/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