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檢驗學/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參數的臨床意義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基礎檢驗學》 >> 血液學檢查 >> 血液一般檢查 >> 儀器法血細胞檢查 >> 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參數的臨床意義
臨床基礎檢驗學

臨床基礎檢驗學目錄

(一)細胞直方圖的應用

1.白細胞直方圖變化的臨床意義,前已述及,在進行白細胞計數時,細胞根據體積大小分配在不同計算機通道中,從而得到白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反之從圖形的變化可以會計被測血液細胞群體的變化。這種變化細胞圖形並無特異性。比如中間細胞群可包括大淋巴細胞原始細胞、幼稚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其中任何一類細胞的增多,均可使直方圖產生相似變化,只是提示檢查者粗略者判斷細胞比例變化或有無明顯的異常細胞出現,進而在顯微鏡下檢查中注意這些變化或在正常人體栓中,篩選是否需要進一步作血塗片檢查。圖2-11顯不的是各種血液學異常時,直方畋的變化,可以看出,儘管引起血液學變化的病因不同、細胞形態變化不同,但直方圖型很相似,說明白細胞直方圖形變化並無特異性。

不同疾病白細胞分布直方圖


不同疾病白細胞分布直方圖


不同疾病白細胞分布直方圖


圖2-11 不同疾病白細胞分布直方圖

圖中橫坐標為細胞體積,縱坐標為細胞相對數量,黑色區域是正常細胞分布圖

(a)來自末梢血淋巴細胞增多(其中大顆粒淋巴細胞佔42%)

(b)為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M2)(其中幼稚細胞佔72%)的圖形

(c)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L2)(幼稚細胞63%)的圖形

另外,白細胞直方圖的變化也可反映某些人為的或現變化擾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的情況,比如外周血出現有核紅細胞或巨大血小板,采血時由於技術大兵在造成血小板聚集或某些病理因素使紅細胞膜溶血劑有抵抗作用,使紅細胞溶血不完全,以至測檢標本中大量紅細胞膜碎片等情況,均可使白細胞直方圖在50fl以下區域出現一個或大或的小峰。因此當實驗結果出現這種圖形時,提示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均不準確,需在採取相應的手段進一步檢測。

2.紅細胞體積直方圖的臨床意義:與白細胞直方務圖意義不同,某些貧血紅細胞體積直方圖的其特點,此種圖形變化再結合其它參數進行分析,對鑒別診斷頗有價值。分析時,要注意觀察圖形的位置,峰底的寬度、峰頂的形態及有無雙峰出象。

下面介紹幾種貧血時圖形變化:

(1)缺鐵性貧血的直方圖(2-12A):其特點為曲線波峰左移,峰底變寬,顯示小細胞不均一性。

(2)輕型β-血紅蛋白合成障礙(β-珠蛋白障礙性貧血)的直方圖圖形表現為小峰左移,峰底變窄,典型的小細胞均一性貧血。

(3)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的直方圖顯示紅細胞呈典型的「雙形」性改變(即同時存在著兩類型的紅細胞,一種是低色素紅細胞,另一種是正常形態的紅細胞)多見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在缺鐵性貧血經治療有效時,也可出現類似的圖形,但峰底要更寬些。

(4)順酸缺乏引起的巨連續劇細胞性貧血治療前與治療後的直方圖治療前直方圖波峰右移,峰底增寬,顯示明顯的大細胞不均一性,是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巨連續劇細胞性貧血的重要直方圖特徵。給予葉酸或維生素B12後,幼稚細胞分化成熟正常,正常紅細胞逐步釋放入血液,而病理細胞並完全消亡,檢測時即再出現雙峰形,說明治療有效。

應該指出,不同型號儀器其特點及使用稀釋液不同,紅細胞直方圖的形態亦異常,但反映病理變化基本特徵是相同的,不同實驗室應根據本室儀器的圖形進行對比分析。

3.血小板直方圖的變化:血小板測量結果是根據血小板直方圖得出的,微機根據直方圖形態,繪出擬合曲線,決定大血小板數目的補償並計算MPV、PCT、PSW各項參數。當測標本中小細胞增多或出現細胞碎片或血小板凝聚時影響實驗結果,血小板體積直方圖均能反映這些變化。因此在發出血小板報告之前,首先要觀察其圖形是否正常,如為異常的圖形(見圖2-13),均為檢查血液是整流器有血小板凝聚,必要時作血塗片檢查是否有小紅細胞或大血小板增多現象。

不同類型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


不同類型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


不同類型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


不同類型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


不同類型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


圖2-12 不同類型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

(圖中橫會標是細胞體積(fl),縱坐標代表紅細胞相對數量。黑色區域是正常圖形)

(A)缺鐵性貧血圖形

(B)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C)鐵粒幼細胞貧血圖形

(D)、(E)治療前後巨幼細胞性貧血圖形

不同情況血小板體積直方圖


不同情況血小板體積直方圖


不同情況血小板體積直方圖


圖2-13 不同情況血小板體積直方圖

圖中橫坐標為血小板體積(fl)縱坐標代表血小板相對數量,黑色區域是正常圖形

(a)標本中含有大量紅細胞碎片引起圖形變化

(b)標本中有多數血小板聚集

(c)由於標本中小紅細胞增多所致

(二)RDW的臨床意義

1.鑒別缺鐵性貧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由於Hb合成障礙,缺鐵性貧血和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性貧血均可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但前者紅細胞形態明顯小於不等,後者形態大小較為均一。Bassman曾分析了兩類貧血患者的RDW變化,發出53例缺鐵性貧血RDW全部增高(異常率為100%),而44例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中38例中RDW正常(正常率為88%)他認為RDW可作為此兩類貧血篩選及鑒別指標。

2.診斷嚮導鐵性貧血:鑒於95%以上的缺鐵性貧血的RDW均異常,一般認為,如果患者血液檢查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而RDW正常,此類病人患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不大。

3.進行貧血的新形態學分類(MCV/RDW分類)根據不同病因引起的貧血的紅細胞形態特點不同,Bassman(1983)觀察各種貧血紅細胞參數變化,提出了MCV、RDW貧血分類法(見表2-5)將其分成六類。實踐症明:這種分類方法更能反映貧血的病理變化對貧血的鑒別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表2-5 MCV、RDW 貧血分類法

MCV 減低 正常 增高
RDW 正常
異常
小細胞均一性
小細胞不均一性
正細胞均一性
正細胞不均一性
大細胞均一性
大細胞不均一性

(三)血小板測量參數的臨床意義

1.涸小板各項參數的正常參考範圍:有文獻報導國內2013例正常人成人血小板計數參考範圍大致為(100-300)×109/L,而MPV和參考值並非一個統一的範圍。Bassmen測量683例年齡為20-34歲正常人積壓小板數和MPV值,發現人種及性別間無顯明差異,但MPV的正常範圍地隨群體中不同血小板數量而變化的,根據檢測結果設計了一個關於血小板數和血小板體積的列線圖(見圖2-14),用於分別估計每個人的結果是否異常。

血小板數與MPV的關係


圖2-14 血小板數與MPV的關係

2.血小板各項參考測定的臨床意義

(1)血小板計數的臨床意義:見第三章

(2)MPV變化的臨床意義:各種疾病PLT 與MPV可出現以下幾外方面結果:1)血小板數低而MPV增升高:骨髓自身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壞增多造成血小板降低的刺激後反應性增生時,巨核細胞DNA倍體數及細胞大小都增加, MPV也增高。由於骨髓受抑制而造成血小板減少的病人在恢復初期MPV也升高,這主要因外周血血小板數減低應激性地致使巨核細胞倍體數增加所致。

2)血小板數高、MPV正常:骨髓增生性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紅細胞增多但MPV正常。

3)血小板數與MPV值均下降:AIDs (愛滋病病毒直接影響巨核細胞並導致血小板減少。大約2/3的病人血小板數降低,92%的病人MPV值下降,與骨髓受抑時的血小板狀態相似。患發育不良性貧血的病人積壓小板數通常都降低,其MPV值也低,但 PDW升高。當骨髓纖維化或被脈衝瘤細胞浸潤危及正常造血時,血小板數減少,隨即MPV值也降低。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瘤白血病化療後,敗血症所致血小板沽少等骨髓受抑性疾病中,雖然仍可能有一些大血小板,但血小板的平均體積減小。

4)MPVE值與血小板數都升高: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中,其MPV值升高,因血液的流失和本內損傷造成的急性大失血都可使血小板值上升。

5) MPV值升高而血小板正常: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脾切除均可周到MPV升高,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纖維化主要使骨髓增生異常,兩種疾病中,血小板體積經常增大並大小不均。外周血塗片中可出現大血小板。半數α-型和β-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患者有4種明顯的血液學改變;血小板大小改變、紅細胞大小改變、肝珠蛋白改變和對瘧原蟲抵抗力改變。其MPV值增高而血小板數正常。

另外,因為MPV先於 PLT變化,因此,可用於觀察病情變化。白血病化療時,MPV上升是 BM恢復的第一特徵。在感染時 Lelie等認為,局部炎症的 MPV正常而敗血症中則一半病人有MPV增加;並認為 MPV持續低時,說明存在感染未控制而繼續抑 PLT抑生成,如MPV隨 PLT數持續下降則為骨髓衰竭的特徵。 MPV越小越嚴重,直到 MPV上升,PLT數才恢復。 Elder每日檢測 MPV並觀察結果,以了解出血性素質病人的變化,發現有出血傾向者MPV顯著低於無出血傾向者,即使嚴重 PLT下降者,如 MPV>6.4fl,出血發生率也低。Thompson研究結果表明MPV與PLT體外功能之間明顯相關,對佼原和凝血酶誘導的PLT聚集,其速度信程度隨MPV增加而增加。

32 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測試原理 | 方法學評價 32
關於「基礎檢驗學/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參數的臨床意義」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