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體液平衡的調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體液平衡紊亂 >> 體液平衡及調節 >> 體液平衡的調節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體液平衡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必不可缺少的條件。機體在生命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神經-體液因素調節體液的正常平衡。

(一)口渴感覺調節

口渴感覺是機體對水需要的一種極為重要的保護性生理機制。當機體缺水時,血漿細胞間液的滲透壓升高,下丘腦視前區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興奮傳到大腦皮質,引起口渴反射而思飲水。有人認為可能有渴感中樞,位於下丘腦,在調節滲透壓感受器的附近。主要有效刺激是血漿晶體滲透壓,用高滲鹽水灌注山羊的渴感中樞部位,即可引起極度煩渴,大量喝水,直至產生嚴重水中毒;若破壞這一部分,渴感消失,則出現高滲性脫水。同時,渴感刺激也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釋放,促使腎臟保留水分;反之,抑制渴感隨即抑制分泌,引起水利尿。通常總體液縮減1%-2%即可引起渴感。嚴重的水丟失超過鈉的喪失,如沙漠中水源斷絕、炎症影響水的攝入、尿崩症失水過多等均可引起明顯的細胞脫水和渴感。當血容量降低到5%-10%,有效循環量明顯減少,如出血、腹瀉也可引起口渴感。口渴感覺調節機制如圖5-3所示。

(二)激素調節

⒈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ADH為下丘腦視上核神經細胞分泌,沿下丘腦-垂體束進入神經垂體貯存。ADH又稱為血管加壓素,是由9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9肽物,由於第1、6兩個半胱氨酸間以二硫鍵相連成胱氨酸(H-半胱-酪-苯-谷胺-天胺-半胱-脯-精-甘-NH2),故也可稱為8肽。ADH主要作用是增加腎遠曲小管及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對腎臟濃縮功能有很大的影響。體液滲透壓、血容量和血壓等因素的改變,都可以影響ADH的分泌。主要通過血漿滲透壓及有效循環血容量來調節,如圖5-4所示。

圖5-4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⒉醛固酮(aldosterone)醛固酮是一種類固醇激素,由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主要以游離形式存在,半壽期僅20-30分鐘,在肝滅活,腎能滅活少部分。醛固酮的生理功能是促進腎遠曲小管上皮細胞的排H+保Na+作用,使Na+重吸收,保留Na+(同時保留水)並促進K+的排出。

目前認為還有其他幾種調節體液平衡的因素,如利尿鈉激素(natriuretinhormone)可減少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尤其是對於慢性腎功能衰竭者具有重要作用。心房肌細胞產生的一種循環激素即心鈉素(cardionatrin),又稱為心房利鈉因子或心房肽(arterialna-triureticpolypeptide,AMP),它可以增加腎小球濾過壓,產生排鈉利尿作用,又可增加腎小球旁器細胞的興奮性,減少腎素的合成與分泌。

32 體液中的電解質 | 血氣分析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體液平衡的調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