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通史/春秋戰國時期醫家傳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國醫學通史》 >> 春秋戰國時期的醫學(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戰國時期醫家傳記
中國醫學通史

中國醫學通史目錄

一、醫緩

醫緩,春秋時期秦國人。據《左傳》記載,魯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晉國國君景公姬據(公元前599~公元前581年)生病,先叫桑困巫治療。桑田通過占卜,認定景公的病,是遭晉景公殺害的晉國大夫趙同和趙括的鬼魂作祟所致。晉景公聽說秦國有良醫,就派遣使臣求醫於秦國。秦恆公(公元前603~公元前577年)派遣醫緩往診,醫緩即到晉國,診景公病直言不諱說:「疾不可為也!」因為病程已發展到「在盲之上,膏之下」的晚期,而「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就是說,以砭石針灸攻治已不可及,服食藥餌醫治,亦不能至,而醫療無能為力。從引「病入膏育」就成為一句典故與成語。

二、醫和

醫和,春秋時期秦國人。據《左傳》、《國語.晉語》記載,魯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晉平公姬彪(公元前557~公元前532年)有疾,求醫於秦國:秦景公嬴後(公元前576~公元前537年)派遣醫和往診,醫和診病後說:「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就是說,平公的病已不能治好,因為近女室。惑以生蠱!平公問道:「女不可近乎」?得禁絕情慾嗎?醫和答道「節之」,要有節制和限度,還對疾病的機理做了闡釋說,「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並針對平公的疾病和提問,進一步解釋說:「女陰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

醫和還把這話告訴了趙孟,趙孟不解地問道:「何謂蠱?」醫和解釋說:「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谷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惑男,落風山謂之蠱,皆同物也。」趙孟聽了這話,亦稱讚說:「良醫也!」。

三、醫呴

醫呴, 戰國時期秦國人,事迹出於《屍子》,據說「為宣王割痤。為呴王療痔皆愈。張子之背腫,命呴治之,遂愈。」從其所治療的疾病來看,皆為外科疾思,醫呴應是一位醫療技術高明的外科醫生。

四、文摯

文摯,戰國時期宋國人,洞明醫術。事迹出於《呂氏春秋.至忠篇》,據說齊王田地(公元前323~公元前284年)有病,使人請文摯。文摯診王病,根據病情決定採用心理療法治療,遂對太子說:「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殺摯也。」太子問:「何故」?文摯說,「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於是,太子再三懇求說:「苛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王必幸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於是,文摯應允、願冒死為齊王治病,便與太子約期前往,而文摯故意不守信譽,三次失約,不按約期為王治病,使齊王很生氣,當文摯見齊王時,又不脫鞋就上他的床,還故意踐踏他的衣服,用很不禮貌的語言詢問他的病情,使齊王氣得不肯答言。文摯卻反口出陋辭,以激怒齊王。於是齊王大怒,與文摯爭吵起來,使其病遂愈,而文摯終為齊王所烹死。

五、秦越人(附:長桑君子陽子豹等)

秦越人約生於公元前5~4世紀,是戰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世稱扁鵲。河北任邱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還有人據《陳璋圓壺》、《陳璋方壺》銘,及古陶文等,認為是臨淄附近的鄭陽人,秦越人生平事迹出於《史記》、《韓詩外傳》、《戰國策》、《說苑》等古代典籍。

秦越人約自公元前386年前後即「為人舍長」,隨長桑君「出入十餘年」,承長桑君授以《禁方書》,在診斷上,他以「切脈望色聽聲、寫形」針藥並用、綜合治療虢太子的「屍厥」證成功。虢君感動他說:「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捐棄溝壑,長終而不得反!」遂「名聞天下」。他以砭石彈刺,治療秦武王面部癰腫成功。秦國太醫令李醯「自知技不如也」,而使人刺殺秦越人於秦國。

秦越人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人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遊歷了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的廣大地域。從事過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等多學科的醫療工作。精通湯液、針灸、砭石、熨帖、按摩、手術等各種技術。體現了為廣大民眾解除病痛的優秀品格。

在診齊恆侯病案後,司馬遷對秦越人評價說:「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故醫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微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冶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三個病例說明,在危重病患面前,秦越人敢於承擔風險,當「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的評論出現時,秦越人則實事求是他說:「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

秦越人在醫學上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三個面:

1、經絡臟象方面:秦越人提出病邪沿經絡循行與臟腑的深淺,由表入里傳變。他說:「若太子病,所謂『屍厥』者也,夫以陽入陰中,……,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皆五臟厥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秦越人所說的是足陽明胃經下膈、屬胃、絡脾」的循行與臟腑的關係;」別下於三焦膀胱」,即手少陽三焦經「下膈,屬三焦」的循行與臟腑的關係:或足太陽膀胱經「絡腎,屬膀胱」的循行與臟俯關係「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即是沿足陽明胃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循經取穴,進行針刺治療,搶救了垂危病人。

2、四診合參方面:秦越人「特以診脈」為其專長,而有「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之美譽。齊恆侯田午一例,則是全憑望色觀察分析病情的發展過程,正確判斷齊桓侯的發病機制,即從腠理侵入血脈,繼入腸胃,再入骨髓,說明了秦越人在望診上的造詣。由於秦越人充分掌握了診斷方法,在診斷學上能言病之聽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

3、辨證論治與綜合治療方面:虢太子的「屍厥」證,秦越人「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把病人從昏迷中搶救過來。然後「乃使弟子子豹為五分熨,更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為病人進行保溫治療,促使病人很快恢復到能夠自己「起坐」。再「服湯二旬」,以「更適陰陽」,使病人恢復健康。秦越人和弟子子陽、子豹等,綜合應用多種療法,成為中國醫學史上進行辯證論治和施行全身綜合治療的奠基人。

司馬遷對秦越人在中國醫學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作過高度評價,他說:「扁鵲言醫,守數精明,為方者宗,後世循序,弗能易也。」表明秦越人對中國醫學的形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秦越人以卓越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在廣大民眾中樹立了崇高威信,使廣大民眾產生了無限的敬仰,在全國各地為秦越人建立的紀念性墓祠之多、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是歷史罕見的。

32 春秋戰國時期醫學著述 | 秦漢時期醫學 32
關於「中國醫學通史/春秋戰國時期醫家傳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