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軍事醫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國醫學通史》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醫學(公元220-581年) >> 三國兩晉南北朝軍事醫學
中國醫學通史

中國醫學通史目錄

一、軍醫的設立

《太平御覽》載晉朝劉德「官至太醫校尉」,《資治通鑒.晉紀》中記有武帝時程據太醫司馬,又《晉書.劉曜傳》所載劉曜被擒,石勒「使金瘡醫李永療之」之事。可見公元五至六世紀時,朝廷已有專職治療戰傷的醫生——金瘡醫。

北魏延昌元年(512年),「肆州地震陷裂,死傷甚多」,世宗下詔說:「亡者不可復追,主病之徒,宜加療救,可遣太醫折傷醫,並給所須之藥就治」(《魏書.過宗紀》)。以上太醫校尉、太醫司馬、金瘡醫和折傷醫,可能都是當時的軍醫。

兩晉南北朝時,帝王及將帥出征,也多派遣太醫,或有侍醫跟隨。

二、士卒的體檢

歷史上明文記載由醫生對徵募入伍士兵進行體檢,首推齊東昏候蕭寶卷在位之時以(499-501年)。《南史.齊本紀下》敘述其役政的腐敗情形:「自永元(499年)以後,魏每來伐,繼以內難,楊、南徐二州人丁,三人取兩,以此為率,遠郡悉令上米,准行一人斛,輸米既畢,就役如故。又先是諸郡役人,多依人士為附隸,謂之屬名。又東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詐病遣外。醫巫所在檢占諸屬名,並取病身。凡屬名多不合役,止避小小假,並是役蔭之家。凡注病者,或已積年皆攝充將役,又追責病者租布,隨其年歲多少,銜命之人,皆給貨賂,隨意縱舍。」從上可知,當時檢查人丁是否可服乓役,不僅是醫生,且有巫師在內。一方面,豪紳地主包庇應徵募者逃役;一方面,巫醫又借工作之便,勒索百姓錢財,放走合格的兵丁,而將有病、孱弱、貧窮的丁口充數。

三、有關軍隊多發病流行病的記載

疾病對於人類生命的威脅,往往超過戰爭的殺傷力。戰爭中遠行征伐,風餐露宿,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是古代軍事家早已重視的事情。三國時赤壁之戰,戰爭還未開始,孫權主將周瑜就已斷言:曹操「驅中國(指中原地區)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果然,曹軍到江漢水網地區後,尚未接戰,「軍眾已有疾病」(《三國志、周瑜傳》)。

《魏書,武帝紀》中也記載:「公(曹操)至赤壁,與(劉)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用引軍還」。這裡更把「大疫」作為曹軍敗還的第一位原因,赤壁大戰之後半年,曹操在第一項軍令中說:「自頃以來,軍數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同上)。

在這一時期內,歷史上所載戰時多發病及流行病,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疫及大疫

北魏道武帝於皇始元年(396年)親率「六軍四十餘萬」,南下討慕容寶,節節勝利,但至「皇始二年(397年)八月,丙寅朔,帝自魯口進軍常山之九門,時大疫,人馬牛多死。帝問疾於諸軍。對曰:在者才十四五。」(《魏書.太祖紀》)。泰常八年(423年),劉義符遣道濟等救青州,「刁雍求將義兵五千要峻破之。(叔孫)建不聽」說:「兵人不宜水土,疫病過半,若相持不休,兵自死盡,何須復戰?今不損大軍,安全而返,計之上也」(《魏書刁雍傳》)。

(二)瘧疾瘴氣

梁武帝時(502~549年),殷鈞任明威將軍,臨川內史,「郡舊多山瘧,更暑必動,……,郡境無復瘧疾」(《梁書.殷鉤傳》)。

和平元年(460年)八月,魏文成帝拓拔睿行幸河西,「西征諸軍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九月,諸軍濟河追之,遇瘴氣,多有疫疾,乃行軍還」(《魏書.高宗紀》)。

(三)虜瘡天花

葛洪肘後方》所載之「虜瘡」,說明天花在我國之流行乃由部隊傳播。

四、創傷的診斷和治療

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踐醫學的發展,使金創折瘍的臨證經驗得到積累和發展。

《肘後方》介紹了危重創傷的早期處理,描寫了顱腦損傷外傷可導致大出血致死的部位。《外台秘要》卷20「金瘡禁忌序」中引葛洪「凡金瘡出血,其人若渴,當忍之。常用乾食並肥脂之物以止渴,慎勿鹹食,若多飲粥葷,則血溢出殺人,不可救也。又忌嗔怒大言笑,思想陰陽,行動作勞。勿多食咸,飲食酒、熱羹臛輩,皆使瘡腫痛發,甚者即死。現代對創傷休克出血性休克的處理,仍然採取這些措施。葛洪認為:「凡金瘡,傷天囟、眉角、腦戶、臂里跳脈(肱動脈)、髀內陰股股動脈)、兩乳上下、心、鳩尾小腸五藏腑輸(位於胸背,去脊柱三橫指)皆是死處,不可療也」顱腦損傷、肱或股大動脈出血不止,或內臟破裂肋骨骨折所致的氣血胸證候,對現代醫學來說也是嚴重的戰傷。

劉宋時龔慶宣整理的《劉涓子鬼遺方》是中國在癰疽金瘡方面論述較詳的第一本方書。劉涓子曾隨宋武帝劉裕北征,在軍中以善治金瘡癰疽聞名。全書共載方140餘首,其中治金癰疽方有34首。他還提出:如被有射網的毒箭所傷,可用蘭子散解毒。如箭在肉中不出,可用半夏白蘞下篩,以酒服。並說:「淺者十日出,深者二十日,終不住肉中」。

32 三國兩晉南北朝少數民族醫學 | 三國兩晉南北朝中外醫學交流 32
關於「中國醫學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軍事醫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