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寒熱與表裡的關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診斷學》 >> 八綱 >> 寒熱 >> 寒熱與表裡的關係
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目錄

寒證熱證表裡相互聯繫。可形成多種證候,除上述表寒里熱表熱里寒外,尚有表寒證表熱證里寒證里熱證。茲分述如下:

(一)表寒證

寒邪侵襲肌表所致的一種病證。

臨床表現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無汗苔薄白潤,脈浮緊。

【徵候分析】寒邪襲表,衛陽受傷,不能溫煦肌表而惡寒,正與邪爭,陽氣被遏則發熱,寒為陰邪,故惡寒重而發熱輕。寒邪凝滯經脈經氣不利則頭身疼痛。寒邪收斂,腠理閉塞故無汗,脈浮緊是寒邪束表之象,表寒證是表證之一種,特點惡寒重,發熱輕,無汗,脈浮而緊。

(二)表熱證

熱邪侵襲肌表所致的一種病證。

【臨床表現】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乾,微渴,或有汗,舌邊尖紅赤,脈浮數。

【徵候分析】熱邪犯表,衛氣被郁,故發熱惡寒。熱為陽邪,故發熱重而惡寒輕且伴口乾微渴。熱性升散,腠理疏鬆則汗出,熱邪上擾則頭痛。舌邊尖紅赤,脈浮數均為溫熱在表之徵。

表熱證也是表證之一種,特點是發熱重惡寒輕,常常有汗,脈浮而數。

(三)里寒證

是寒邪內侵臟腑或陽氣虛衰的病症

【臨床表現】形寒肢冷,面色晃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靜而少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

【證候分析】寒邪內侵臟腑損傷陽氣,或臟腑機能減退,陽氣虛衰,均不能溫煦形體,故形寒肢冷,面色晃白。陰寒內盛,津液不傷,故口淡不渴喜熱飲。寒屬陰主靜,故靜而少言。尿清便舌淡苔白潤,脈沉遲,均為里寒之徵。

(四)里熱證

是熱邪內侵臟腑或陰液虧損虛熱內生的病證。

【臨水表現】面紅身熱口渴,喜飲冷水,煩躁多言,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質紅,黃苔脈數

【徵候分析】里熱亢盛,蒸騰於外,故見面紅身熱,熱傷津液,故口渴冷飲。熱屬陽,陽主動,故躁動不安而多言。熱傷津液,故小便黃赤。腸熱液虧,傳導失司,故大便乾結。

舌紅苔黃脈數,均為里熱之徵。

32 寒證和熱證的關係 | 虛實 32
關於「中醫診斷學/寒熱與表裡的關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