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傷科按摩學/棘上韌帶損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傷科按摩學》 >> 脊柱部傷筋 >> 腰部病症 >> 棘上韌帶損傷
中醫傷科按摩學

中醫傷科按摩學目錄

解剖生理

棘上韌帶,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狀纖維軟骨組織。起自第7頸椎棘突,止於中嵴。棘上韌帶在頸部特別發達,構成頸部兩側肌肉之間的中膈,故稱項中膈或項韌帶(據近年解剖學發現,該韌帶止於第3腰椎棘突者佔百分,止於第4腰椎棘突者佔百分,止於第5腰椎棘突者佔百分。從未發現骶椎上韌帶附著)。棘上韌帶是由腰背筋膜背闊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組成。分層,深層連接相鄰2個棘突,且與棘間韌帶交織在一起;中層跨越2到3個棘突;淺層跨越3到4個棘突。作用是與弓間韌帶一起在棘間韌帶幫助下限制脊柱過度前屈。棘上韌帶與棘間韌帶由脊神經後支的神經末梢分布,是極敏感的組織,一旦受到損傷,可通過脊神經後支傳入中樞,引起腰痛或牽涉性下肢痛

【病因病理

在充分彎腰搬移重物時,骶棘肌處於鬆弛狀態,臀部肌肉與大腿後側肌肉收縮,以腰椎為槓桿將物提起,支點常位於腰骶部,此刻韌帶無骶棘肌保護,作用力全部落在腰部韌帶上,棘上韌帶在最外層,其承受的張力最大,故易損傷。當韌帶纖維發生退變,彈力減小,彎腰提物用力過猛,或軀幹突然用力旋轉,或長期彎腰負重等,極易造成棘上韌帶從個別棘突上撕脫或剝離,而出現腰與下肢症状

臨床表現與診斷】

急性損傷,常在彎腰負重下突然直腰時發生,或搬取重物與工作不慎身體扭轉而引起。慢性者有腰部勞損或久病不愈的病史。

傷後脊柱部疼痛,痛點多局限於1到2個棘突,彎腰時痛劇。偶伴有腰背部及下肢酸痛,勞累後症状加重,休息後症状減輕。腰部無側彎畸形

檢查時,可觸及棘上韌帶鈍厚、稍隆起、壓痛明顯。拇指左右撥動時,可有緊縮感或韌帶與下方剝離而浮起(範圍常在1厘米左右)。慢性損傷,剝離面多見1到4厘米,但無明顯觸壓痛,僅有酸脹感。

如伴有棘間韌帶損傷,常在患處(兩棘突間)觸及一高起的軟塊,壓痛明顯。

【治療】

1、原則 舒筋通絡活血祛瘀

2、施術部位 損傷段棘上韌帶處及兩側。

3、取穴 身柱命門陽關腰俞委中扭傷、人中。

4、施術手法 撥、按、揉、擦、抹。

5、時間與刺激量 視傷情而定。

6、手法操作(分以下三個步驟)

(1)彈撥按抹韌帶法 病人取俯臥位,腹部墊枕(亦可坐位)。術者立於其左側,一手拇指按壓(固定)損傷段韌帶上方,另手拇指在患部左右彈撥棘上韌帶(急性彈撥數次,慢性可增加彈撥次數)繼之,拇指順韌帶方向滑動按壓數遍,再用拇指自上而下抹數遍。

(2)按揉兩側擦棘法 接上法。兩手拇指沉穩地按揉損傷段棘上韌帶兩側數分鐘;繼之,一手掌在腰背部直擦督脈,至熱為度。

(3)按壓俞穴通絡法 接上法。用拇指端或偏峰按壓身柱、命門、腰俞、委中穴,各半分鐘;繼之,囑病人坐位,術者立其前方,兩拇指同時按壓兩側扭傷穴。有得氣感時再令病人活動腰部。

如伴有棘間韌帶損傷,可在病人坐位施術「屈伸脊柱按揉法」數分鐘。操作如下:

病人取坐位。術者坐其後方,一手固定肩部,根據需要將脊柱緩慢的前屈與伸直,同時另手拇指按揉數分鐘,按揉時注意痛重用力輕,痛輕用力重。而後,掌擦督脈與兩側數分鐘,或以熱為度。

【注意事項】

1、急性損傷 手法後囑病人1周內避免腰部旋轉活動,3日內不作身體後仰動作。韌帶腫脹明顯者,可用百分奴佛卡因2毫升,局部封閉每日1次,共2次。

2、慢性損傷 手法後配合濕熱敷或中藥外敷,注意局部保暖。

3、急性期,治療以理筋通絡為主;治療數次後,則以活血祛瘀為主。

4、急性損傷,減去督脈部擦法,多用推理、滑按手法施術。

參看

32 腰部病症 | 腰椎後關節紊亂症 32
關於「中醫傷科按摩學/棘上韌帶損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