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天頸肩背部酸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肩胛背神經是來自頸5神經根的與胸長神經合乾的神經。肩胛背神經卡壓以頸肩背部不適、酸痛為主要症状頸部不適與天氣有關,陰雨天、冬天加重,勞累後也可加重。Kevin(1993)報導,肩胛背神經封閉可治療頸肩痛。1994年,陳德松詳細報導了本病,並提出手術治療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目錄

陰雨天頸肩背部酸痛的原因

是由於肩胛背神經或頸5神經根在其行徑中因解剖因素受壓所致。

肩胛背神經卡壓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兩方面健康搜索:一是頸神經根特別是頸5神經根受壓而累及作為其分支的肩胛背神經;另一原因是。肩胛背神經在其行經中因解剖因素而受壓,如穿過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纖維。因而肩胛背神經卡壓大部分存在於胸廓出口症候群中,但亦可單獨存在。

陰雨天頸肩背部酸痛的診斷

1.病史及症状

(1)常發症狀:本病常見於中青年女性,全部患者均以頸肩背部不適、酸痛為主要症状頸部不適與天氣有關,陰雨天、冬天加重,勞累後也可加重。上臂後伸、上舉時頸部有牽拉感頸肩背部酸痛常使患者不能入睡,患者自覺患肢怎麼放也不舒服,但又不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

(2)少發症状:少數病例可有肩部無力,偶有手麻,主要為前臂及手橈側半發麻。

2.體征和檢查 部分患者可有前臂感覺減退鶒,少數患者上肢肌力,特別是肩外展肌力下降。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及第3、4胸椎棘突旁3cm處有明顯壓痛點。作者曾處理過35例肩胛背神經卡壓患者,男女之比為9∶26,除1例52歲者以外34例患者的年齡在28~40歲間,平均35歲。其中,單側病變33 例,雙側病變2例,右側26例,左側16例。病程4個月至9年。現將體征和檢查歸納為表1在3、4胸椎棘突旁壓痛點處稍加按壓,27例訴有同側手臂內側及 手部尺側不適、發麻鶒對該壓痛點封閉後,頸肩及手部有輕鬆舒適感在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向頸椎方向按壓有4例患者酸痛感放射至前臂橈側及手橈側半。對該點封 閉後,頸肩背及手部酸痛、不適可完全消失。壓迫鎖骨上,橈動脈搏動消失的有31例 。

陰雨天頸肩背部酸痛的鑒別診斷

頸肩痛:頸肩痛主要痛點肩關節周圍,故稱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俗稱凝肩、漏肩風或凍結肩。起病多因肩關節周圍組織,如肌膛、滑囊等受冷凍外傷感染所致。不少患者是由風濕病引起的。其主要症状為頸肩持續疼痛,患側上肢抬高、旋轉、前後擺動受限,遇風遇冷感覺有沉重隱痛。如不及時治療,拖延日久可使關節粘連,患側上肢變細,無力甚至形成廢用性萎縮。該病多見於50 歲左右的中年人,青年與老年人也有發生。疼痛特點是胳膊一動就痛,不動不痛或稍痛,梳頭、穿衣、提物、舉高都有困難。發作嚴重時可疼痛難忍,徹夜不眠。

面、頭、頸、肩發作性劇痛翼管神經痛(vidian neuralgia) 由Vail氏於1932年最先報導。認為與蝶竇感染引起翼管神經刺激或炎症有關,故認為蝶齶神經節神經痛實際就是翼管神經痛。成人特別是女性多見,為鼻、面、眼、耳、頭、頸以及肩部的發作性劇痛,為不典型的一側性發作,多在晚上發作,不因外部刺激而發作,可伴副鼻竇炎症,淺感覺無障礙。

頸肩疲勞和軟組織疼痛:頸肩症候群時由於現在的年輕人工作是長期電腦和伏案工作,經常保持低頭這樣的被動體位引起的疲勞和軟組織疼痛。

1.病史及症状

(1)常發症狀:本病常見於中青年女性,全部患者均以頸肩背部不適、酸痛為主要症状頸部不適與天氣有關,陰雨天、冬天加重,勞累後也可加重。上臂後伸、上舉時頸部有牽拉感頸肩背部酸痛常使患者不能入睡,患者自覺患肢怎麼放也不舒服,但又不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

(2)少發症状:少數病例可有肩部無力,偶有手麻,主要為前臂及手橈側半發麻。

2.體征和檢查 部分患者可有前臂感覺減退鶒,少數患者上肢肌力,特別是肩外展肌力下降。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及第3、4胸椎棘突旁3cm處有明顯壓痛點。作者曾處理過35例肩胛背神經卡壓患者,男女之比為9∶26,除1例52歲者以外34例患者的年齡在28~40歲間,平均35歲。其中,單側病變33 例,雙側病變2例,右側26例,左側16例。病程4個月至9年。現將體征和檢查歸納為表1在3、4胸椎棘突旁壓痛點處稍加按壓,27例訴有同側手臂內側及 手部尺側不適、發麻鶒對該壓痛點封閉後,頸肩及手部有輕鬆舒適感在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向頸椎方向按壓有4例患者酸痛感放射至前臂橈側及手橈側半。對該點封 閉後,頸肩背及手部酸痛、不適可完全消失。壓迫鎖骨上,橈動脈搏動消失的有31例 。

陰雨天頸肩背部酸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保守治療 首先考慮保守治療,以局部封閉為主封閉點為兩個壓痛點,一是胸鎖乳突肌中點後緣另一處是3、4 胸椎棘突旁3cm。作者建議每周1次,連續3~6次輔以理療,半數患者症状可顯著減輕。18例做3~6次頸部壓痛點封閉治療,6例症状顯著減輕;4例改 善,酸痛可以忍受;9例無效其中7例確診後行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對保守治療無效或 伴發胸廓出口症候群症状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於全身麻醉下做頸根部橫形切口或「L」形切口,切斷結紮頸橫動脈肩胛舌骨肌,逐層解剖顯露臂叢神經根干 部及前、中斜角肌下段與止點在近止點處切斷前、中斜角肌,沿頸5神經切斷包繞頸5神經根纖維組織,並進一步將中斜角肌在頸5神經根部肌性組織橫行切斷, 暴露肩胛背神經切斷神經周圍組織,做神經外膜松解。切口閉合前局部注入曲安奈德5ml。術後可用潑尼松5mg,3次/d,共7天。術中可見:肩胛背神經起 始部在中斜角肌內走行1~3cm鶒,能清楚判斷肩胛背神經起點,肩胛背神經在人中斜角肌處均為腱性或腱肌性組織。作者曾為23例患者25側做手術治療有2 例3側肩胛背神經除起始部有少許中斜角肌纖維覆蓋外,其餘部分行走於中斜角肌表面;2例側在中斜角肌內走行l~2cm;18例側在中斜角肌內斜行走 行2~3cm;其中17側能清楚判斷肩胛背神經起點其中3側為獨立起點,14側和頸5胸長神經合干,合干長度在1cm內者4側,1~4cm者10側;22 例24側的肩胛背神經在人中斜角肌處均為腱性或腱肌性組織。本組患者鎖骨下動脈位置較高,高於鎖骨上緣者18例,可高達鎖骨上緣4~5cm,最高1例達 6cm,平均3.5cm。

保守治療近期效果較好,但易複發,3~6次頸部局部封閉後複發率仍有50%。可間隔2~3個月後再進行一個療程的局部封閉治療。22例患者術後頸肩背部 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術後3天患者可能又感不適和術前相似,但術後1周症状逐漸減輕,術後3周症状大部或完全消失。隨訪時間3個月至2年,3例側在術 後2個月時症状、體征又出現,程度同術前。其中,未做肩胛背神經起始處減壓的2側為1例雙側胸廓出口症候群術後第3天症状再次出現並逐漸加重術後1年余時 仍未愈;另2側為術後局部瘢痕壓迫,經局部封閉後,目前尚能控制症状。前臂內側和小指感覺減退的16例患者健康搜索,術後症状均明顯改善術後3天亦有波動 2~3周後逐漸恢復正常。

參看

關於「陰雨天頸肩背部酸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