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佝僂病的診斷標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維生素D缺乏病 >> 佝僂病的診斷標準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19 77 年黑龍江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制訂

19 80 年黑龍江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修改

一、全國診斷標準

1.佝僂病激期以骨骼改變程度分:

①輕度(Ⅰ0):有輕度顱骨軟化、方顱、「串珠」等骨骼改變;

②中度(Ⅱ0):有中等程度骨骼改變,如有典型的「佝僂病串珠」和「手鐲」、肋軟溝、雞胸。可有輕度顴度下肢畸形前囟閉合遲,出牙晚等;

③重度(Ⅲ0);有嚴重的骨骼畸形,如雞胸、下肢重度畸形和脊柱彎曲等。

2.按佝僂病的活動程度分:

①初期:有多汗、夜驚煩躁不安神經精神症状血液生化指標變化不大,血鈣稍低或正常,血磷正常或稍下降,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升高。X線檢查無異常或可見長骨臨時鈣化帶稍模糊。

② 激期:多汗、夜驚、煩躁不安等神經精神症状明顯。可有運動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血清鈣、磷下降(磷比鈣更明顯)。鹼性磷酸酶活性繼續升高。X線檢查可見長骨骺端臨時鈣化帶消失,骨骺軟骨加寬,干骺端呈毛刷狀、杯口狀改變。

③恢復期:上述臨床症状及體症減輕或趨向消失,血清鈣、磷逐漸回升,鹼性磷酸酶逐漸降低,恢復正常。X線檢查可見長骨骺端臨時鈣化帶重新出現及骨質恢復的其分表現。

後遺症;原有佝僂病已治癒,臨床症状消失,血液生化指標正常,X線所見正常或留有臨床時鈣化帶增厚等(不屬於活動性佝僂病範圍),但仍有不同程度的骨胳畸形或有運動功能障礙。

治癒標準:神經精神病症狀消失,顱骨軟化消失,「串珠」、「手鐲」、由鈍圓變銳,方顱、雞胸、下肢彎曲等症状顯著減輕,血液生化及X線圖象恢復正常,或僅有臨時鈣化帶增寬。

二、簡易診斷標準(供一般防治用,適用於沒有X線及生化檢驗的基層單位)

應注意病史詢問,如早產、出生體重、居住條件、營養及日照時間等。

1.初期:病史中有可能發生佝僂病的條件,有多汗、夜驚、煩躁不安等臨床表現及輕度骨骼改變等。

2.激期:有明顯的多汗、夜驚、煩躁不安等臨床症状,有典型的「串珠」、「手鐲」、運動功能障礙等臨床體征。重者可伴有貧血、腹大、肝大等。

3.恢復期;上述症状及體征減輕、好轉或接近消失。

後遺傳;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癒標準:神經精神症状消失1~3個月。顱骨軟化消失,「串珠」及「手鐲」由鈍圓變銳,方顱、雞胸、下肢彎曲等體征顯著減輕。

三、關於先天性佝僂病診斷的參考意見。

1.骨骼改變的特徵:可出現顱骨軟化(需與生理性、非營養性的顱骨軟化鑒別)、「串珠」、「手鐲」、漏斗胸、雞胸等。

2.X線圖象特徵;干骺端模糊,骨骺軟骨加寬,干骺端凹陷或呈杯狀。有骨質疏鬆現象,臨時鈣化帶模糊不清。

3.孕婦情況:妊娠後期多有缺鈣現象,如牙齒鬆動、下肢麻木酸痛感,腓腸肌痙攣,血清鈣、磷乘積偏低等。

4.血液生化改變:由於新生兒期,特別是一周內的新生兒血液生化指標不穩定,變化大,按血液生化指標診斷新生兒佝僂病的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

32 維生素D缺乏病的診斷 | 維生素D缺乏病的防治 32
關於「營養學/佝僂病的診斷標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