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型哮喘
A+醫學百科 >> 胃型哮喘 |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道疾病的一種表現。由於胃液酸性物的刺激,可導致食管炎、上呼吸道炎等疾病。當胃液吸入氣道可引起哮喘發作。動物試驗結果表明,即使吸入少量胃液也可刺激氣道受體而誘發哮喘。在哮喘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發生率為45%~60%;胃燒灼熱感症状約77%,反酸感覺者約55%。任何可致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降低的因素均可加重反流。但約23%的患者無症状,亦稱「沉默反流」。
目錄 |
胃型哮喘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胃液吸入氣道可引起哮喘發作。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發生率為45%~60%;胃燒灼熱感症状約77%,反酸感覺者約55%。任何可致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降低的因素均可加重反流。
(二)發病機制
目前認為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機制可能主要是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降低引致。
1.胃液成分刺激食管迷走神經的傳入神經,經氣道的迷走神經傳出,導致支氣管痙攣。哮喘早期吸入抗膽鹼能製劑比吸入擬交感神經藥物的反應更佳,可說明這一觀點。
2.胃液反流至氣道,可致使支氣管痙攣,這是因胃液中酸性成分的刺激,引起氣道阻力增高。在激發試驗中,若酸性液體流入氣道,那麼支氣管痙攣作用將增加2倍以上。應用抗酸藥物後支氣管痙攣症状可改善。
3.胃液反流使支氣管反應性增高,增強了哮喘患者對各種觸發因素的敏感性。
胃型哮喘的症状
2.胃食管反流可同時伴急性吸入性肺炎、肺膿腫等,吸入量大時可使pH降低,嚴重破壞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和正常肺組織,化學物刺激反應使肺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嚴重時可導致ARDS的發生。
夜間咳嗽、喘鳴、胸悶、喘息突然發作者伴有噁心、反酸、上腹部燒灼痛,尤以體位變化時加重,或在應用茶鹼類治療後症状加重,則可初步診斷為哮喘伴有胃食管反流,需排除少數肥胖者由於腹部脂肪增多、腹部膨脹、胃內壓增加引起反流者。對疑有吸入胃液患者,可行雙通道24小時測定食管胃pH以確定診斷。
胃型哮喘的診斷
胃型哮喘的檢查化驗
酸鹼度測定 胃食管反流吸入量大時可使PH降低。
在激發試驗中,若酸性液體流入氣道,那麼支氣管痙攣作用將增加2倍以上。
胃型哮喘的鑒別診斷
診斷上要注意和心源性哮喘、COPD夜間喘鳴加劇以及反覆發生的微小肺栓塞等加以鑒別。
胃型哮喘的併發症
胃型哮喘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2.飲食上應盡量避免產生胃酸過多的食物。
3.必要時需考慮抗反流手術治療。
胃型哮喘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對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急性發作,除按常規的哮喘急性發作處理外,應對反流進行必要治療。對其特殊性的處理包括:
1.注意飲食及糾正體位 飲食和生活習慣對胃食管反流很重要,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酸、辣類食物;對肥胖者適當減肥亦應考慮。適當提高睡眠時枕頭位置,可能也是有效方法。
2.藥物治療
(1)H2拮抗藥:劑量要足,推薦使用雷尼替丁300mg,或法莫替丁40mg,或西咪替丁600~800mg,早晚餐前1h使用,但不與抗酸藥同時使用。
(2)抗酸藥:抗酸靈、復方鋁酸鉍(胃必靈)類藥物可抑制和中和胃酸,減少和降低胃液中H 濃度,有效地緩解反流症状。
(3)多巴胺阻滯劑: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這些藥物可加速胃的排空,對食管下段括約肌有一定的作用。
(4)質子泵抑製藥:對抗酸加H2拮抗藥治療不能控制反流者,可使用質子泵抑製藥類藥物如奧美拉唑 (ome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xole)。每天2次用藥,療程3個月。約75%患者哮喘症状可改善。
3.其他 對少數因肥胖引起胃食管反流者應酌情減肥。對以上治療症状仍持續,需重新對患者進行評估、檢查,並可行食管內鏡,尤其對那些伴有消瘦、貧血患者更應注意進一步的檢查和診斷。如胃食管反流不容易控制、胃酸過多者,則需考慮抗反流手術治療。有外科專家認為,認真仔細選擇適當患者進行手術治療,90%可長期控制胃燒灼感和反流症状,75%長期控制和改善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咳嗽。
(二)預後
影響哮喘預後的主觀因素、病人的年齡是非常重要的判斷指標之一,通常情況下,兒童哮喘和青少年哮喘的預後較好,而老年性哮喘預後較差。
參看
關於「胃型哮喘」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