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高血壓時血液動力學改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心力衰竭及高血壓 >> 高血壓 >> 高血壓時血液動力學的改變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 高血壓時血液動力學改變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高血壓血液動力學的改變比較複雜,不但決定於高血壓的發生原因和機制,還決定於高血壓的發展速度、程度和發展階段。

1.心輸出量(CO)的改變高血壓時心輸出量可以升高,也可降低。

(1)心輸出量增高:多見於原發性高血壓早期和臨床性高血壓以及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腎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心輸出量增高的機制各有不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和某些腎性高血壓(如急性腎炎等引起的高血壓)時主要是由於血容量增加;嗜鉻細胞瘤時,是因為腎上腺髓質激素心臟的正性肌力和正性變時作用;原發性高血壓時心輸出量增高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髓質激素分泌增多和/或血管對加壓物質的敏感性增高,使外周容量血管收縮,促使回心血量增加有關。

(2)心輸量降低:常見於嚴重高血壓和高血壓心臟病時。CO降低的原因,或者是因為心臟射血阻抗過大,或者是因為肥大心肌舒縮功能和/或順應性降低,或者是由於冠脈供血不足使心肌收縮性減弱,可能是上述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旦CO降低,即可加重外周血管的代償性收縮,外周血管阻力進一步增大,從而促進高血壓的發展,並可進一步影響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

2.血管阻力的改變 除因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血壓升高外,其他各種高血壓時外周血管阻力都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血管阻力升高是外周血管功能和/或結構改變的結果。血管功能性改變主要是血管平滑肌對各種神經、體液加壓因素作用的敏感性增高,多發生於血壓升高之前,故為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待高血壓發生後,由於血管的持續痙攣和高血壓的長期作用,可發生血管結構改變,主要是小動脈微動脈(arteriole)壁增厚和纖維化,從而進一步使外周阻力增高,使高血壓進一步發展並減少各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此外,較大血管的管壁在長期高壓機械力的衝擊之下,可發生內膜損傷、平滑肌細胞增生膽固醇的沉積,從而促進較大血管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和發展。

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輸出量的改變在高血壓不同發展階段也是不同的。例如原發性高血壓的早期階段心輸出量增加,此時的外周血管阻力基本正常或稍高;隨著高血壓的發展,外周血管阻力逐漸增高,心輸出量則逐漸降低甚至低於正常(圖12-9)。

原發性高血壓時血液動力學的改變


圖12-9 原發性高血壓時血液動力學的改變

3.細胞外液的改變某些高血壓時細胞外液容量可以增多,例如在鈉負荷過高、鹽皮質激素過多、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腎實質病變所致的高血壓,部分原發性高血壓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時,細胞外液容量都可增加。血容量增加可通過加大心輸出量而使血壓升高。故此時利尿即可降壓。

32 高血壓時血液動力學的改變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 高血壓對機體的影響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高血壓時血液動力學改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