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肝膿腫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消化系統疾病 >> 肝膽疾病 >> 肝膿腫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肝膿腫(liver abscess)有二種,一種為細菌性肝膿腫,另一種為阿米巴性肝膿腫

(一)細菌性肝膿腫

【病因】

病原菌可來自以下幾種途徑:①膽道系統的上行性感染,主要為膽管炎膽囊炎時,細菌沿膽道上行蔓延到肝。此種感染較為常見。②血源性感染,主要見於細菌性心內膜炎膿毒敗血症時,此時血中含有的細菌或含菌栓子,經肝動脈入肝引起肝膿腫。③直接感染,如肝開放性創傷或肝周圍組織的器官的感染灶直接擴延,以及嬰兒臍帶感染等。

感染細菌多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等。

【病變】

肉眼觀,肝體積腫大。初期膿腫較小,直徑在1cm左右,球形,多發,散在,黃色。後期互相連通,形成較大的圓形或不規則膿腫(圖10-49)。鏡下,膿腫腔內為壞死肝組織及膿液。後期可見周圍有較多的纖維肉芽組織增生形成膿腫壁

細菌性肝膿腫


圖10-49 細菌性肝膿腫

肝切面上見多發性膿腫灶,其大小不等,主要位於肝右葉

肝膿腫靠近膈面者,可穿破肝表面而形成膈下膿腫;穿破膈可向上至胸腔形成膿胸肺膿腫;穿破心包形成心包積膿等。

(二)阿米巴性肝膿腫

阿米巴性肝膿腫並非真性膿腫,而是阿米巴滋養體的溶組織酶引起的肝組織液化性壞死。這是腸阿米巴痢疾最常見的併發症。多發生在肝右葉。早期為小的病灶,以後逐漸發展為單一的大膿腫,內含咖啡色半液體狀果醬樣液化壞死組織。在膿腫外周部分,未完全壞死的肝實質及間質成分常呈破棉絮狀。鏡下,在壞死與正常組織交界處,有較多的阿米巴滋養體及少量單核細胞浸潤炎症反應輕微。

參考

32 藥物性肝損傷 | 膽石症 32
關於「病理學/肝膿腫」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