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巨吻棘頭蟲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豬巨吻棘頭蟲病(porcine acanthocephaliasis),豬巨吻棘頭蟲(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主要症状為腹痛腹瀉,重者可引起腸穿孔腸粘連腸梗阻腹膜炎等。主要寄生於豬體,某些甲蟲是中間寄主。在流行區有燒吃、煮吃甚至生吃甲蟲(天牛或金龜子)的習慣,此時存活在甲蟲體內的棘頭蟲幼蟲仍具有感染力。幼蟲進入人體後,一般經50~70天(早者30天)發病。作為中間寄主的甲蟲種類很多,中國已發現9科35種。在中國遼寧省主要為大牙鋸天牛,在山東省為曲牙天牛和棕色鰓金龜。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中國的遼寧、山東、河北、河南、吉林、安徽、廣東、四川和內蒙等省區報導 300餘例。由於各種傳播媒介的分布地區及消長季節不同,所以本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如在遼寧省本病發生於9~10月份,10月中旬達高峰;而山東在6~8月份。因山東的甲蟲在5~6月份開始羽化,而遼寧的甲蟲須在7~8月份才能羽化。青少年和兒童感染較多,男性多於女性。

豬巨吻棘頭蟲屬棘頭動物門,後棘頭蟲綱,原棘頭蟲目,稀棘棘頭蟲科,巨吻棘頭蟲屬。成蟲乳白色,長圓柱狀,背腹略呈扁平,體表有環狀橫皺紋,前部較粗,有可伸縮的類球形的吻突,其上具有30餘個小鉤,排成5~6行,用以牢固地附著腸粘膜上,故得名。雌蟲較大,可長達半米以上,雄蟲常不足10cm。成蟲無口腔消化道,靠其體壁表皮層的微孔吸收寄主小腸內的營養物。雌蟲生殖器官特殊,隨著蟲體的發育成長,卵巢分解成許多游離的卵巢球,其內的卵細胞逐漸發育成熟。體內受精受精卵成熟後經蟲體後部的子宮鍾進入子宮、陰道,從生殖孔排出體外。

成蟲主要寄生在家豬小腸內,偶寄生於野豬、貓、狗及人的小腸內。雌蟲產出含有棘頭蚴的蟲卵,蟲卵隨經寄主糞便排出,在土壤中可存活數月或數年。蟲卵被甲蟲幼蟲吞食後,棘頭蚴在其腸內孵出,並借小鉤的活動穿過腸壁進入甲蟲血腔,經3~5個月或1年,發育為棘頭體,隨後吻突縮入體內形成囊狀,如芝麻粒大的感染性棘頭體,當人或豬等食入含感染性棘頭體的甲蟲後,感染性棘頭體在腸內約經1~3個月發育為成蟲,並引起症状。

成蟲多數寄生於迴腸的中下部,一般為1~2條,最多達21條。以其吻突固著在腸粘膜上,造成機械性損傷出血,且經常更換部位,致使腸壁多處受損,引起炎症壞死潰瘍。隨著寄主防禦功能的不斷增強,病變部結締組織大量增生,形成質硬的棘頭體結節,結節常突出漿膜面,在粘膜面僅有輕度隆起。結節多與大網膜組織或鄰近腸管粘連,形成包塊。由於蟲體機械損傷及其代謝產物的作用,患者表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消瘦貧血等症状;腹部壓痛處可觸及圓形或卵圓形包塊。蟲體吻突不斷向腸壁深層侵犯,可穿破腸壁,造成腸穿孔,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腹腔膿腫併發症;有時因腸粘連而引起腸梗阻等嚴重徵象。因人不是豬巨吻棘頭蟲的適宜終寄主,該蟲在人體內一般不能發育為具有生殖力的成蟲,病人糞便中極少見到蟲卵。早期用丙硫咪唑甲苯噠唑等藥物治療,有併發症時採取相應措施。

預防措施為禁食甲蟲,特別要重視對兒童的教育。要改善豬的飼養管理,豬的糞便應進行無害化處理

關於「豬巨吻棘頭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