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排便的觀察及護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基礎護理學》 >> 胃腸道護理技術 >> 胃腸活動的觀察及異常時的護理 >> 排便的觀察及護理
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目錄

(一)糞便的觀察

1.量與次數 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平均量為150-200g,糞便量的多少與食物種類、數量及消化器管功能狀況有關,進食肉類蛋白質者較素食者量少。消化不良者因食物未完全消化吸收,糞中可見大量脂肪滴、澱粉粒或未完全消化肌肉纖維,致使量和次數增加。

2.性狀 正常人糞便為成形軟便。當消化不良或患急性腸炎時,因腸蠕動快,吸收水分少,排便次數可增多;便秘時因糞便滯留在腸內時間過久,水分被吸收,使糞便乾結有時呈栗子樣;直腸肛門狹窄部分腸梗阻時,糞便常呈扁條形或帶狀。

3.顏色 正常糞便因含膽色素,呈黃褐色。由於攝入的食物和藥物種類不同,顏色可發生不同的變化。食葉綠素豐富的蔬菜,糞便呈綠色;攝入血、肝類食物或服含鐵劑的藥物,糞便呈醬色,服用炭粉、鉍劑等藥物,糞便呈無光樣黑色;服鋇劑後呈灰白色。在病理情況下,如上消化道出血,糞便呈漆黑光亮的柏油樣便下消化道出血糞便呈暗紅色;膽道完全阻塞時,因膽汁不能進入膽道,缺乏糞膽元,糞便呈陶土色;阿米巴痢疾腸套疊時,可出現果醬樣便;排便後有鮮血滴出者,多見於直腸息肉痔瘡出血者。

4.氣味 糞便的氣味是由食物殘渣與結腸中的細菌發酵而產生的,並和食物種類及腸道疾病有關。消化不良者,大便呈酸臭味;柏油樣便呈腥臭味;直腸潰瘍腸癌者,大便呈腐臭味。

5.粘液和膿 正常糞便含有極少量混勻的粘液,它有潤滑腸道、保護腸粘膜的作用。大量的粘液則常見於腸道炎症,伴有血液者常見於痢疾、腸套疊等,膿血便則常見於痢疾、肛門周圍膿瘍及直腸癌等。

發現上述異常情況及糞便內有寄生蟲時,應立即留取標本送驗,並報告醫生。

(二)異常排便的護理

1.腹瀉病人的護理 任何因素相起腸蠕動增快,導致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而不成形或呈水樣,稱為腹瀉。當腸內有某種刺激因素存在時,為使有毒或刺激性物質排出體外,腹瀉是一種保護性症状。但嚴重腹瀉可造成大量胃腸液喪失而發生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的紊亂。因此,對腹瀉病人應注意觀察、記錄糞便的性質、顏色及其次數,並報告醫生,同時留取標本送驗。

(1)臥床休息,減少腸蠕動,及時給予止瀉劑。注意腹部保暖,耐心協助不能自理的病人及時使用便盆,鼓勵和勸慰病人消除焦慮不安的情緒,使之達到身心休息的目的。

(2)鼓勵飲水,給流質或無渣半流質飲食。腹瀉嚴重者,應暫禁食,給予口服補液鹽,若出現脫水症状者,應按醫囑給予補液,以防水、電解質紊亂

(3)頻繁腹瀉者,應注意保護肛周圍皮膚,便後用軟紙揩拭以減少機械刺激,用溫水清洗,塗油膏於肛門周圍,以保護局部皮膚。

(4)疑有傳染性疾病,應做好床邊隔離(按隔離病人護理)。

2.大便失禁病人的護理 大便失禁是由於肛門括約肌失去控制能力,排便不受意志支配。

(1)理解病人心情,給予精神安慰。

(2)使用尿布墊或一次性尿布,一經污染立即更換,有條件時可使病人臥於有孔的病床上,以減少床褥污染。

(3)保持肛門周圍皮膚清潔,發現有糞便污染,即用溫水清洗,並塗油膏於肛門周圍皮膚,謹防褥瘡發生。

(4)了解病人排便規律,適時授與便盆。在可能情況下,與醫生協商每日定時為病人用導瀉劑或灌腸,以幫助建立排便反射

3.便秘病人的護理 便秘是由於糞便在腸道內停滯過久,水分被過量吸收而致糞便乾燥、堅硬和排便不暢。

(1)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隨意使用瀉劑或灌腸等方法。

(2)建立合理食譜,調整飲食習慣,在飲食中增加纖維量,適當攝取粗糧,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

(3)適量的全身運動以增加腸蠕動,鼓勵病人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如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等。若病情許可,可指導病人加強腹部及骨盆底肌肉運動。

(4)穩定病人情緒,消除其緊張因素。如排便時遮擋病人,適當通風,保證病人有足夠的排便時間。危重病人,病情平穩時,護士可暫離去,以免留守床旁給病人帶來窘迫感等。

(5)排便時取合適的體位和姿勢有利於發揮重力作用,以增加腹內壓力。如在床上用便盆時,可視情況將床頭抬高成高斜坡臥位,有助於排便。廁所應裝置扶手,便於扶撐。

(6)對於發生便秘者,可用針刺療法,腹部作環行按摩,也可採用簡易通便、灌腸或服瀉藥等方法。

32 噁心、嘔吐的觀察及護理 | 胃插管術 32
關於「護理學/排便的觀察及護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