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流口水
A+醫學百科 >> 小兒流口水 |
小兒流涎多見於1歲左右的嬰兒,常發生於斷奶前後,是一種以流口水較多為特徵的病症。一般6個月至3歲流口水較常見,大部分是正常現象。
目錄 |
小兒流口水的原因
當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經麻痹、延髓麻痹、腦炎後遺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時,因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咽障礙所致者,為病理現象。由於嬰兒的口腔淺,不會節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兒期,唾液腺不會發達,到第五個月以後,唾液分泌增加,六個月時,牙齒萌出,對牙齦三叉神經的機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屬生理現象,不應視做變態。
小兒流口水的診斷
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嬰兒能吞咽過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無論是長時期或短期流口水,都會使兩側口角發生糜爛,下頜部皮膚經常浸漬著口水,皮膚發紅,形成濕疹或表皮破損潰爛,並可繼發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到了2~3歲牙齒長齊後,口水仍流個不停,就要小心寶寶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醫院檢查治療了。
小兒流口水同時哭鬧不安,拒食,進食時哭鬧加重或伴有發熱現象。這時應仔細檢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頰部有無潰瘍。潰瘍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應儘早治療潰瘍。
小兒流口水的鑒別診斷
病理性流涎是指嬰兒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經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進、脾胃功能失調、吞咽障礙、腦膜炎後遺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睡覺流口水:有些人在夜間睡覺時會流口水。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總量為1000~1500毫升,即使在沒有食物刺激的情況下,每分鐘能分泌0.5毫升唾液,因此在人們睡眠時仍有少量口水不停地分泌出來以滑潤口腔黏膜以保護牙齒。
流涎,是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見於1歲左右的嬰兒,常發生於斷奶前後,是一種以流口水較多為特徵的病症。
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嬰兒能吞咽過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無論是長時期或短期流口水,都會使兩側口角發生糜爛,下頜部皮膚經常浸漬著口水,皮膚發紅,形成濕疹或表皮破損潰爛,並可繼發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到了2~3歲牙齒長齊後,口水仍流個不停,就要小心寶寶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醫院檢查治療了。
小兒流口水同時哭鬧不安,拒食,進食時哭鬧加重或伴有發熱現象。這時應仔細檢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頰部有無潰瘍。潰瘍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應儘早治療潰瘍。
小兒流口水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流口水的護理:
1.寶寶口水流得較多時,媽媽注意護理好寶寶口腔周圍的皮膚,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兩遍。讓寶寶的臉部、頸部保持乾爽,避免患上濕疹。
2.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雜菌及澱粉酶等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護理,口周皮膚就會發紅,起小紅丘疹,這時需塗上一些嬰兒護膚膏。
3.不要用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寶寶的嘴邊抹來抹去,容易損傷皮膚。要用非常柔軟的手帕或餐巾紙一點點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讓其周圍保持乾燥。
4.為防止唾液把頸前、胸上部衣服弄濕,可以給寶寶掛個全棉的小圍嘴,柔軟、略厚、吸水性較強的布料是圍嘴的首選。
5.寶寶在乳牙萌出期齒齦發癢、脹痛,口水增多,可給寶寶使用軟硬適度的口咬膠,6個月以上的寶寶啃點磨牙餅乾,都能減少出牙時牙齦的不適,還能刺激乳牙儘快萌出,減少流口水。
6.如果皮膚已經出疹子或糜爛,最好去醫院診治。在皮膚發炎期間,更應該保持皮膚的整潔、清爽,並依症状治療。如果局部需要塗抹抗生素或止癢的藥膏,擦藥的時間最好在寶寶睡前或趁寶寶睡覺時,以免寶寶不慎吃入口中,影響健康。
特別提醒:流口水在嬰兒出牙期較明顯,這個時期口腔是嬰兒獲得滿足的重要器官。唾液增多會減輕齒齦的疼痛感,口水增多是生理現象,不是疾病,沒必要治療,只注意護理就可以了。流口水的狀況到寶寶年齡稍長、吞咽能力及嘴唇的閉合能力增強、牙齒逐漸萌芽、口腔容積深度逐漸增加後,會有所改善,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參看
關於「小兒流口水」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