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厥逆
醫學電子書 >> 《黃帝內經太素》 >> 卷第三十雜病 >> 厥逆 |
黃帝內經太素 |
|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二《癲狂篇》。自篇首至「立快者是也」,見《甲乙經》卷七第三。自「內閉不得溲」至末,見《甲乙經》卷九第十。
厥逆為病也,足暴凊①,胸若將別,腹若將以刃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小大皆清緩,取足少陰,凊取足陽明,凊則補之,溫則瀉之。
厥逆之病,足冷胸痛,心悶不能食,其脈動之大小皆多血少氣。緩而溫者,可取足少陰輸穴,瀉其熱氣。足之寒者,取足陽明輸穴,補其陽虛也。
平按:《靈樞》、《甲乙》「將別」作「將裂」;「脈小大皆凊②」作「脈小大皆澀」。「暴凊」、「凊取足陽明,凊則補之」,三「凊」字,今本《靈樞》及《甲乙經》均作「清」,明.趙府居敬堂《靈樞》均作「凊」;「腹」作「腸」「刃」作「刀」;「緩」作「暖」。
①「凊」,仁和寺本作「清」,據後文,此節經文兩清字皆應作「凊」。
②「凊」據經文宜作「清」,或經文抄誤,待考。
厥逆腹滿脹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肋咳而動手者,與背輸以指按之立快者是也。
厥逆胸滿不得息,可量取②下胸二肋咳而動手之處,謂手太陰中府輸也。厥逆腹滿脹腸鳴,量取背胃及大小腹③輸療主病者也。
平按:《靈樞》「滿脹」作「脹滿」;「二肋」作「二脅」。《甲乙》「動」下有「應」字;「輸」作「俞」,《靈樞》作「腧」。注「背胃」,據經文應作「背輸」,袁刻作「背輸」。
②「取」,仁和寺本誤作「耳」。
③「腹」,人衛本注曰:疑「腸」之誤,此句總謂量取背上之胃輸、大腸輸及小腸輸。袁、蕭二氏「胃」
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骶上以長針;氣逆,取其太陰、陽明;厥甚,取少陰、陽明動者之經。
足少陰、太陽主於便溲,故厥便溲閉,取此陰陽二經輸穴療主病者。若加氣逆,可取手足太陰、陽明療主病者。若此閉及氣逆厥甚,可取手足少陰、陽明二經動脈療主病者也。
平按:《靈樞》「厥」下有「陰」字。「厥甚,取少陰」《甲乙》作「厥甚,取太陰」。
驚狂 | 厥死 |
參看
關於「太素/厥逆」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