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血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黃帝內經太素》 >> 卷第三十雜病 >> 血枯
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內經太素目錄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一第四十《腹中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一第七。

黃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以入房中氣竭肝傷,故使月事衰少不來也。

血枯病形有八:一胸脅支滿;二妨於食;三病將發,先聞腥臊臭氣;四流出清液;五病先唾血;六四肢冷;七目眩;八大小便時復出血。有此八狀,名曰血枯之病。此得由於少年之時有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絕傷肝,遂使月經衰少,或不復來,以在此血枯之病也。

平按:《甲乙》「支滿」作「榰滿」;「清液」作「清涕」。

黃帝曰:治之奈何?以何術?答曰:四烏賊魚骨、一□茹,二物並令三合,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鮑魚汁,利脅中及傷肝。

四,四分。一,一分。搗以雀卵為丸,食後服之,飲鮑魚汁,通利脅及補肝傷也。

平按:《素問》「以何術」作「復以何術」;「賊」作「鰂」;「□」作「藘」,新校正云:「《太素》藘作□。」「並令三合」作「併合之」。《甲乙》「烏」上無「四」字;「骨」下無「一」字。「並令三合」作「併合」。《素問》、《甲乙》「鮑魚」上有「飲以」二字;「脅中」作「腸中」。

32 疹筋 | 熱煩 32

參看

關於「太素/血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