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烏藥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源】 《醫學發明.第五卷滑脈生疝》

【組成】 天台烏藥(12g) 木香(6g) 小茴香(6g) 青皮(6g)高良姜(9g) 各半兩 檳榔二個(9g) 川楝子十個(12g)巴豆七十粒 (12g)

Bk8v9.jpg

【用法】 上八味,先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麩炒黑,去巴豆及麩皮不用,合余藥共研為末,和勻,每服一錢(3g)溫酒送下。

【方歌】 天台烏藥木茴香,巴豆制青檳姜,行氣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主治】 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苔白,脈弦

【功用】 行氣疏肝,散寒止痛。原文

病機】 由寒侵肝脈,氣機阻滯所致。

【方義】 方中天台烏藥,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檳榔下氣導滯,川楝子行氣止痛,與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減少川楝子寒性,又能加強行氣散結之力。  

功能主治注意事項

【功能主治】

1.本方主治氣滯寒凝之疝氣痛。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脈沉弦為證治要點。

2.臨床運用於偏墜腫脹,可酌加荔枝核橘核等以增強其行氣止痛之功;寒甚者,可酌加肉桂吳萸等以加強散寒止痛之力。

3.睾丸炎附睾炎、胃及十二指潰瘍慢性胃炎等屬氣滯寒凝者,均可加減使用。

【注意事項】濕熱下注之疝痛不宜用。

【方論】方中烏藥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氣散結,散寒除濕;檳榔行氣破堅,直達下焦;用巴豆炒過的川楝子以去其苦寒之性,增強其行氣散結之功。諸藥同用,使寒凝解,氣滯散,肝脈和,疝痛自除。  

其他天台烏藥散

【來源】《醫學發明》卷三。

【組成】天台烏藥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15克 檳榔2個(銼) 川楝子10個 巴豆70粒

【用法】上八味,先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麩炒,候黑色,去巴豆及麩不用,令諸藥為末。每服3克,溫酒送下。疼甚者,炒生薑、熱酒下亦得。

【功用】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

關於「天台烏藥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