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缺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中等程度的耳聾指聽力水平下降到40-70分貝,重度耳聾指聽力水平下降到70-90分貝,深度耳聾指聽力水平下降超過90分貝。當然,無論耳聾程度大小,都需要醫學檢測和醫學治療。觀察到很小嬰兒聽力缺陷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儘管寶寶聽力有缺陷,他仍可以微笑,蹬腿,對聲音做出反應。因為發聲伴有一股氣流,使寶寶感覺到並轉動腦袋,致使父母難以發現他的聽力缺陷。正因為這樣,寶寶出生後定期檢查聽力是非常必要且非常重要的。 傳導性耳聾,與外耳和中耳有關。致殘的主要原因是由反覆發生的重症耳炎導致的嚴重慢性耳炎。傳導耳聾的主要特徵是:聽力通常為輕到中度下降。因此必須儘快進行治療。統計數字令人擔憂:1/3的寶寶在3歲前在連續兩個月的時間內受到這種耳病的困擾。但我們還沒有多少寶寶發展到傳導性耳聾的數字。使用抗生素鼓膜插管可以治好這種疾病。但如果這些方法沒有改善寶寶的聽力,那他可能患有感覺性耳聾,只是沒有被檢測出來。

目錄

聽力缺陷的原因

每種耳聾涉及到聽力器官的不同部位。有的與外耳—耳廓和耳道有關,有的與中耳鼓膜聽小骨咽鼓管有關,有的與內耳耳蝸前庭聽神經有關。感覺性耳聾與內耳有關。這是因為內耳的毛細胞過早老化和死亡了。1‰的寶寶出生時有這種問題,但這並不絕對與遺傳基因有關。這可能是因為母親懷孕期間染上疾病,感染胎兒,如巨細胞病毒所致的疾病,風疹皰疹,或血漿毒素;過早產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某些腦膜炎也能致聾:因為致腦膜發炎細菌侵蝕到了內耳細胞

聽力缺陷的診斷

簡單地碰碰手指發出聲音,寶寶應該會做出反應,向聲音的方向轉過頭來。但這種方法是純經驗式的,且易出錯。因為動作或空氣流動足以引起寶寶的注意,不需聽到聲音。

一種科學且絕對不引起痛感的方法是耳聲發射,即通過聲音刺激,使內耳發出聲音震動。通過一個放置入耳道的由麥克風和微型擴音器組成的小探測器將內耳產生的聲音震動記錄下來。這種檢測方法可以查出假性耳聾(即嬰兒並非真的耳聾)。

寶寶幾個月以後,還應該使用另一種方法檢測:聽力誘發電位檢測。這種方法記錄位於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的電衝動。原理相對很簡單:將電極放在寶寶的耳朵里和頭皮上,記錄耳蝸聽覺神經腦幹對每發出一個聲音的反應。檢測是在嬰幼兒熟睡,有時是在施行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醫生需要確定大腦活動是由聲音,而不是由其他的刺激引起的。

聽力缺陷的鑒別診斷

需與以下症状互相鑒別:

重聽 :重聽指聽力下降,聽音失真,為耳聾之輕證。聽力減退,聽音不清,聲音重複,稱為重聽。

聽覺疲勞:當你走進強噪聲環境中,會感到刺耳難受,停一段時間出來後,會感到聽覺變得遲鈍,原來能聽見的輕微的聲音也聽不見了,這是因為你的聽閾上移,從而導致你的聽力下降了。但只要離開噪聲環境休息一段時間,人的聽覺就會逐漸恢復原狀,這種現象稱為暫時性聽力偏移,也叫作聽覺疲勞。它只是暫時性的生理現象,聽覺器官沒有受到損害。若長年累月在強噪聲條件下工作,內耳聽覺器官經常受到強噪聲刺激,這種聽覺疲勞就會固定下來,不會再恢復正常,就產生了永久性的聽力下降或聽閾偏移。這種現象稱為噪聲性耳聾

耳前庭聽覺失衡:科學試驗表明:如果發生耳前庭聽覺失衡,就會刺激大腦中樞系統影響腦垂體正常工作。使大腦產生焦慮感;在這種焦慮感的影響下,人會對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非常敏感,併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這些不如意事件就會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抑鬱症、老年焦慮症的發生。

復聽美尼爾症候群耳聾病人一般對高聲過敏有重振現象,有的可將純音聽成兩個不同音調的聲音或音色,即復聽(Diplacusis)現象。

簡單地碰碰手指發出聲音,寶寶應該會做出反應,向聲音的方向轉過頭來。但這種方法是純經驗式的,且易出錯。因為動作或空氣流動足以引起寶寶的注意,不需聽到聲音。

一種科學且絕對不引起痛感的方法是耳聲發射,即通過聲音刺激,使內耳發出聲音震動。通過一個放置入耳道的由麥克風和微型擴音器組成的小探測器將內耳產生的聲音震動記錄下來。這種檢測方法可以查出假性耳聾(即嬰兒並非真的耳聾)。

寶寶幾個月以後,還應該使用另一種方法檢測:聽力誘發電位檢測。這種方法記錄位於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的電衝動。原理相對很簡單:將電極放在寶寶的耳朵里和頭皮上,記錄耳蝸、聽覺神經腦幹對每發出一個聲音的反應。檢測是在嬰幼兒熟睡,有時是在施行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醫生需要確定大腦活動是由聲音,而不是由其他的刺激引起的。

聽力缺陷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每一種不同的聽力缺陷都需要相對應的治療方法。通常情況下,有著輕微或中等程度傳導性或神經性聽力缺陷的人可以藉助助聽器和其他的聲音放大設備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重度聽力缺陷的人則能通過聽覺器官移植、電話通信設備和信號系統等收益。字幕技術使得失聰的人們能夠理解電視中播放的話語。

參看

關於「聽力缺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