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支氣管哮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呼吸系統疾病 >> 支氣管哮喘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過敏性疾病,近年發病率有增加趨勢。據調查表明,我國哮喘的患病率成人為2%,兒童為5%左右。約半數以上在12歲前起病,50%的病人可在發育期前後緩解或中止,20%的病人有家族史。傳統的觀點認為病人接觸或吸入各種過敏物質後,可產生廣泛的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和痙攣,導致臨床上哮喘的急性發作。基於這樣的觀點,對哮喘的治療一般多著眼於急性發作時採用各種解痙平喘藥,以緩解臨床症状。在選用藥物方面也缺乏一定的規範和程序,這樣的治療方法無助於對病情的長期控制。

近年來,通過研究認識到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變應性炎症疾病。因此治療時除了在緩解急性發作症状外,更重要的是控制和預防哮喘的發作。根據哮喘病人病情的不同,有計劃地合理使用藥物治療,或稱之為哮喘的分級治療。為此,1993年5月我國呼吸學會制訂了哮喘的規範化診治方案,並向全國推廣。哮喘治療成功的標準應該是:完全控制症状,能預防發作,無藥物副作用肺功能檢查接近正常,可以保持正常活動能力。

哮喘是由多種因素同時存在而引起的,根據激發因素和

哮喘類型選擇防治方法。防治提倡以吸入藥物為主,藥液或藥粉經支氣管吸入後可在局部發揮強大的藥理作用,而對全身副作用很小。吸入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支氣管舒張劑,如喘樂寧喘康速舒喘靈等定量型霧化吸入劑,或乾粉劑,如沙普爾等。具體用法是氣霧劑每次撳(200微克),每天3~4次。乾粉劑每次粒(200微克或400微克)每天3~4次。這類藥物的特點是使用後數分鐘即可起到平喘療效,維持時間4~6小時。其副作用主要是心悸和手震顫,因此不要過量使用。此外,要注意這類藥物除了在有症状時需使用外,在哮喘緩解期不要長期規則地使用,否則容易產生藥物快速減敏現象,即耐藥現象。另一類藥物則是抗過敏性炎症的吸入劑,主要有丙酸倍氯松(如必可酮)、丁地去炎松色甘酸鈉等。具體用法是丙酸倍氯松、丁地去炎松每天400~600微克,分~3次吸入。吸入後要漱口,避免口腔黴菌感染。色甘酸鈉每次10毫克,每天2~3次。這類藥物主要是起預防和控制發作作用,需使用數天後才能見效。對於中、重度哮喘病人需較長時期使用(至少8~12周),根據病情好轉程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況由醫生決定是否可減量或停止使用。有些病人則需連續使用數月甚至數年以上才可達到控制哮喘發作的療效。

在哮喘治療中要糾正以下一些錯誤的觀點:認為吸入皮質激素副作用大,不敢長期使用;認為吸入皮質激素的療效不如吸入支氣管舒張劑療效好。其實在醫生指導下較長期吸入一定劑量的皮質激素,一般不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好比是治「標」,而吸入皮質激素或色甘酸鈉則是治「本」。

至今在治療哮喘方面尚無徹底根治的方法。對於一些其他療法,如中醫治療、穴位敷貼療法、脫敏療法和針灸療法等因其長期療效還不很理想,需要進一步研究。哮喘患者千萬不要輕信有關廣告宣傳,到處去亂投醫,甚至去接受一些錯誤的治療方法。如不恰當地去接受穴位注射皮質激素療法,或去服用一些含有皮質激素的中藥,結果哮喘未根治,反而產生了嚴重的全身性副作用。

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哮喘病人要避免接觸一些過敏物質。引起哮喘的常見過敏原有蟎、花粉黴菌蠶絲和動物皮屑等,它們存在於生活環境中。有針對性地改善生活環境,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哮喘病人的飲食原則是:

(1)吃某種食物會引起過敏,導致哮喘發作者應禁忌該種食物;

(2)發作期避免進食過飽,食物不宜太咸,否則易使哮喘發作加劇,並刺激氣道產生咳嗽等症状;

(3)忌煙、酒,慎用辛辣刺激性食品,特別要慎用海腥油膩物,以免加重病情;

(4)哮喘發作期,特別是持續發作幾天者,宜進流汁或半流汁飲食,並盡量鼓勵病人多飲水,濕化痰液,利於排痰;

(5)哮喘是一種消耗性較大的疾病,因此在膳食中要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保證熱能供給。選擇生理價值高的蛋白質,如蛋、魚、牛奶、禽等,亦可多些豆製品。當然哮喘患者平時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這對於哮喘的防治也十分重要。

預防複發:可按具體情況選用以下措施。

抗原脫敏:主要用於吸入型與混合型哮喘,在哮喘發作季節前脫敏效果較好。從低濃度0.1毫升皮內注射開始,每周1次,逐周增加濃度,15周為一療程,可連續1~2個療程,對頑固的病人可長期脫敏。

哮喘菌苗:主要用於感染型或混合型哮喘,於發病季節前2個月開始。每周1次,療程據病情而定,一般8~10周後有效。

(周 新 葉根荃)

參看

32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並慢性支氣管炎) | 支氣管擴張 32
關於「醫療康復/支氣管哮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