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免疫學/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免疫學》 >> 免疫球蛋白分子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結構與功能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
醫學免疫學

醫學免疫學目錄

Ig是體液免疫應答中發揮免疫功能最主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功能是由其分子中不同功能區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特異性結合抗原

Ig最顯著的生物學特點是能夠特異性地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某些藥物或侵入機體的其他異物。Ig的這種特異性結合抗原特性是由其V區(尤其是V區中的高變區)的空間構成所決定的。Ig的抗原結合點由L鏈和H鏈超變區組成,與相應抗原上的表位互補,藉助靜電力、氫鍵以及范德華力等次級鍵相結合,這種結合是可逆的,並受到pH、溫度和電解濃度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由於不同抗原分子上有相同的抗原決定簇,或有相似的抗原決定簇,一種抗體可與兩種以上的抗原發生反應,此稱為交叉反應(cross reaction)。

抗體分子可有單體、雙體和五聚體,因此結合抗原決定簇的數目(結合價)也不相同。Fab段為單價,不能產生凝集反應和沉澱反應。F(ab')2和單體Ig(如IgG、IgD、IgE)為雙價。雙體分泌型IgA有4價。五聚體IgM理論上應為10價,但實際上由於立體構型的空間位阻,一般只有5個結合點可結合抗原。

B細胞表面Ig(SmIg)是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受體,成熟B細胞主要表達SmIgM和SmIgD,同一B細胞克隆表達不同類SmIg其識別抗原的特異性是相同的。

(二)活化補體

1.IgM、IgG1、IgG2和IgG3可通過經典途徑活化補體。當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後,IgG的CH2和IgM的CH3暴露出結合C lq的補體結合點,開始活化補體。由於Clq6個亞單位中一般需要2個C端的球與補體結合點結合後才能依次活化Clr和Cls,因此IgG活化補體需要一定的濃度,以保證兩個相鄰的IgG單體同時與1個Clq分子的兩個亞單位結合。當Clq一個C端球部結合IgG時親和力則很低,Kd為10-4M,當Clq兩個或兩個以上球部結合兩個或多個IgG分時,親合力增高Kd為10-8M。IgG與Clq結合點位於CH2功能區中最後一個β摺疊股318~322位胺基酸殘基(Glu-x-Lys-x-Lys)。IgM倍以上。人類天然的抗A和抗B血型抗體為IgM,血型不符合引韋的輸血反應發生快而且嚴重。

2.凝聚的IgA、IgG4和IgE等可通過替代途徑活化補體。

(三)結合Fc受體

不同細胞表面具有不同Ig的Fc受體,分別用FcγR、FcεR、FcαR等來表示。當Ig與相應抗原結合後,由於構型的改變,其Fc段可與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IgE抗體由於其Fc段結構特點,可在游離情況下與有相應受體的細胞(如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結合,稱為親細胞抗體(cytophilic antibody)。抗體與Fc受體結合可發揮不同的生物學作用。

1.介導I型變態反應 變應原刺激機體產生的IgE可與嗜鹼性粒細胞、肥大細胞表面IgE高親力受體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合成由細胞FcεRI結合。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可與已固定在細胞膜上的IgE結合,刺激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合成由細胞脂質來源的介質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Ⅰ型變態反應。

2.調理吞噬作用 調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抗體、補體C3b、C4b等調理素(opsonin)促進吞噬細菌等顆粒性抗原。由於補體對熱不穩定,因此又稱為熱不穩定調理素(heat-labile opsonin)。抗體又稱熱穩定調理素(heat-stableopsonin)。補體與抗體同時發揮調理吞噬作用,稱為聯合調理作用。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具有高親和力或低親和力的FcγRI(CD64)和FcγRⅡ(CD32),IgG尤其是人IgG1和IgG3亞類對於調理吞噬起主要作用。嗜酸性粒細胞具有親和力FcγRⅡ,IgE與相應抗原結合後可促進嗜酸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抗體的調理機制一般認為是:①抗體在抗原顆粒和吞噬細胞之間「搭橋」,從而加強了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②抗體與相應顆粒性抗原結合後,改變抗原表面電荷,降低吞噬細胞與抗原之間的靜電斥力;③抗體可中和某些細菌表面的抗吞噬物質如肺炎雙球菌莢膜,使吞噬細胞易於吞噬;④吞噬細胞FcR結合抗原抗體複合物,吞噬細胞可被活化。

抗體的調理吞噬作用


圖2-9 抗體的調理吞噬作用

3.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當IgG抗體與帶有相應抗原的靶細胞結合後,可與有FcγR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等效應細胞結合,發揮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目前已知。NK細胞發揮ADCC效應主要是通過其膜表面低親和力FcγRⅢ(CD16)所介導的,IgG不僅起到連接靶細胞和效應細胞的作用,同時還刺激NK細胞合成和分泌腫瘤壞死因子和γ干擾素細胞因子,並釋放顆粒,溶解靶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發揮ADCC作用是通過其FcεRⅡ和FcαR介導的,嗜酸性粒細胞可脫顆粒釋放鹼性蛋白等,在殺傷寄生蟲如蠕蟲中發揮重要作用。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


圖2-10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

此外,人IgGFc段能非特異地與葡萄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A,SPA)結合,應用SPA可純化IgG等抗體,或代替第二抗體用於標記技術。

(四)通過胎盤

在人類,IgG是唯一可通過胎盤從母體轉移給胎兒的Ig。IgG能選擇性地與胎盤母體一側的滋養層細胞結合,轉移到滋養層細胞的吞飲泡內,並主動外排到胎兒血循環中。IgG的這種功能與IgGFc片段結構有關,如切除Fc段後所剩餘的Fab並不能通過胎盤。IgG通過胎盤的作用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對於新生兒抗感染有重要作用。

32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結構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32
關於「醫學免疫學/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